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 近期,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办了“泥火幻彩——唐两京三彩文物精华展”,展期至6月22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本次展览展品约130件组,都是唐两京三彩的精品。展览内容从唐三彩的起源、窑址、分类及其技术的发展与传播等方面,全面展示了唐三彩艺术面貌。
长安和洛阳是唐代最为繁盛的两座城市。在厚葬之风盛行的时代大背景下,生活在这两个地方的达官显贵们,用三彩烧制出各品冥器,供自己身后使用。而千余年后的今天,这两座城市也成为了中国出土唐三彩最集中的区域。
三彩的工艺起源于盛唐时期,但是人们真正认识它,是在千百年后的清末民初时期。唐三彩陶器作为土葬文化的随葬冥器,一直被供奉在墓室之中,不为人们所认识。随着清末民初在山东河南等地的铁路建设,陆续挖掘出唐代的墓地,也出土了很多精美的唐三彩器物。但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墓地出来的东西有“晦气”而大量地的损毁,因此有部分流进了北京的古玩市场,后来引起国外不法之徒的极大兴趣和重视,继而把大量精美的唐三彩偷运出去,直到民国初年,才被国人逐渐地重视起来。
提起三彩艺术,人们往往把它和唐三彩结合在一起,其实不然。在唐三彩之后,按时代和地域的划分又有宋三彩、辽三彩、金三彩、甚至还有明三彩等,但从三彩烧造的釉色来看,不论釉色和烧造的工艺,还是唐三彩最负盛名,不论从唐三彩烧造的人物和动物以及实用件,它的釉色相对以后三彩工艺来讲都是无法比拟的。
唐三彩,因多以黄、绿、白三色为主而得名,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自20世纪初在河南洛阳邙山脚下被首次发现后,凭借其造型优美、色彩绚丽的特点而名扬海外。
此次展览,作为东道主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耀州窑博物馆,拿出了各自收藏的,出土于西安周边的唐三彩文物,其中包括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这样的国宝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