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27日
歌剧《白鹿原》首演:重现经典的恢宏之作
歌剧《白鹿原》首演:重现经典的恢宏之作
  文化艺术报讯(记者李明睿)为迎接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在陕西举办,陕西省文化厅特别推出歌剧《白鹿原》,5月21日晚在西安人民剧院首演。
  小说《白鹿原》因其深厚的民族内涵,波澜壮阔的史诗风格和丰富细腻的人物刻画,赋予了多种艺术形式再创作的源泉。《白鹿原》诞生20余年,先后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但在歌剧领域一直是“空白”。为找寻属于“原上”的音乐呈现和对原著精神内核的戏剧阐释,由著名作曲家程大兆编剧并作曲,以易立明导演为核心的北京新蝉歌剧中心担纲制作的歌剧《白鹿原》创作团队,在长时间的摸索中,从跨越半个世纪的庞大史诗中“抽丝剥茧”,并多次赴原上采风,感受地貌与风土人情,拍摄白鹿原的天空,研究其建筑形态,历时两年完成了歌剧《白鹿原》的创作。歌剧版《白鹿原》把小说中错综复杂的家族社会关系浓缩为田小娥和黑娃的爱情与宗法传统的冲突,同时强化了鹿三这一人物的重要性。剧情的焦点也随之从白嘉轩、鹿子霖转移到鹿三一家。
  本次歌剧《白鹿原》的舞台设计更注重“白鹿村”人与空间的对话,斑驳的窑洞、肃穆的祠堂、古香古色的戏楼、拔地而起的六棱镇妖塔……这些最能代表白鹿原的建筑元素悉数被搬上舞台。建筑实景与多媒体联合打造的写实舞台也成为歌剧《白鹿原》的一大亮点,巨大的多媒体幕布犹如电影院中的“宽银幕”,白鹿原一年四季的天空变幻随着剧情的发展呈现在多媒体中,“我们运用写实与写意结合的表现手法,将能代表白鹿原的舞台元素有机组合,希望在建筑与空间的布局中唤起每位观众对白鹿原深处的精神归属。”导演易立明说。
  著名乐评人陈志音曾评价该剧音乐:“既突出了关中地域的鲜明特色,又讲求推陈出新的独特意韵。在旋律中,民族调式‘基因’依稀可辨。作曲家并未轻车熟路原封套用,而是独辟蹊径引人入胜。用兼备戏剧性与抒情性的音乐,讲述故事、塑造人物。小娥、黑娃和鹿三、孝文等角色,形象丰满栩栩如生。”据悉,歌剧《白鹿原》首演结束后,将举办专家研讨会,并于6月22日和23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