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20日
皇帝支持《西游记》成书
皇帝支持《西游记》成书
    《西游记》的成书应该与《永乐大典》是息息相关的,编者在编写时,很容易就能查到佛、道、史、子、天文、地志、阴阳、卜、易等所需要的内容,如探囊取物。其实在修书的几千人员中,当然有不少名僧名道的人也参与了。人们很想知道编者们,到底利用了《永乐大典》中的多少故事,只因《永乐大典》保存到今寥寥无几,许多内容无从全面考证。参考仅存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永乐大典》还是功不可没的。
  《大典》中一三一三九卷保存下来的那段文字,跟《西游记》第九、第十回所写的魏征梦斩泾河龙的故事,除了话本《西游记》里面两个渔翁,在《西游记》里面改成为一个樵子、一个渔翁,并给他增加了一大段渔樵两人诗词对答之外,两者的故事内容几乎完全一样。最有意思的是连占卜者袁守诚算定要下雨“三尺三寸四十八点”,两书记述的也都是一样,这就充分说明编者们是参考过《永乐大典》的。又可以明显地看出“曰”的应用十分密集。《西游记》里的对话都是用“道”字来表述的,“曰”是古旧文中普遍将说道称之为“曰”。
  另外,在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情迷本中蜘蛛精踢球:飘扬翠袖,摇曳缃裙。飘扬翠袖,低笼着玉笋纤纤;摇曳缃裙,半露出金莲窄窄。形容体势十分全,动静脚跟千样。拿头过论有高低,能泛送来真又楷。转身踢个出墙花,退步翻成大过海。轻接一团泥,单枪急对拐。明珠上佛头,实捏来尖。窄砖偏会拿,卧鱼将脚。窄砖偏会拿,卧鱼将脚。平腰折膝蹲,扭顶翘跟泛,披肩甚脱洒。绞裆任往来,锁项随摇摆。踢的是黄河水倒流,金鱼滩上买。那个错认是头儿,这个转身就打拐。端然捧上臁,周正尖来捽。提跟噀草鞋,倒插回头采。退步泛肩妆,钩儿只一歹。版篓下来长,便把夺门踹。踢到美心时,佳人齐喝釆。一个个汗流粉腻透罗裳,兴懒情疏方叫海。以上所描写的多种多样的踢法,是源自汉唐宋以来三十多种踢球的身段、招数等等,也可能是《永乐大典》里边收集进去的。
  在《西游记》第一百回中,唐王所写的赞扬唐僧取经的《圣教序》,那也有可能是摘抄《永乐大典》里面的。编写者们从《圣教序》的中间进行了少许的改动,两头几乎是一字不差的原文。这篇《圣教序》跟现在西安大雁塔里边的原碑《圣教序》刻碑,两边的原碑文是一致的,只不过在中间稍加改动,使《西游记》的中间部分内容合乎编写者们的口味。
  若《西游记》的作者参考其他著作,那很难保持一字不差的。在古代,这块《圣教序》石碑文,一般人是很少很难看见的。特别是到了明代,人们会逐步淡忘下来的。这样看来,到了明代中后期,写《西游记》的作者们,很难原文不动,又一字不差地抄写下来。正因为是皇帝身边的高人所编写,他们就可以更容易接触到《圣教序》,并对其一字不差地摘录和改动。不难发现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和《忠义水浒传》这两部名著的完成上,那也是少不了参阅《永乐大典》的资料。
  就拿《三国志通俗演义》里总共写了1200多个人物,其中有其名其姓真实的人物就有八九百,且个人简历较合乎史实。这在古典小说中是绝无仅有的。再别说这里边的人物有不少历史细节,都交代了不少符合史实的情节,如第五十七回中写到:“却说腾字寿成,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父名肃,字子硕,桓帝时为天水阑干县尉,后失官流落陇西,与羌人杂处,逐娶羌女生腾。”另外,与三国有关的名胜古迹,分布于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总数涉及到数百处。这种种奇迹,没有《永乐大典》的支持,要编写出近乎史实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来,即使对一个有知识的作者来说,那也是望尘莫及的。所以说,《永乐大典》对名著的成书也是功不可没的。
  此外,在《西游记》第三十八回中描写到:行者道:“到若问我个不才之罪,监陷羑里。”你看,作者们很清楚“监陷羑里”是什么典故了。“羑里”是个地名,故址在今河南汤阴县境内。传说商纣王时,殷纣王曾把周文王,也就是西伯侯姬昌囚禁在这里约七年。可见,没有《永乐大典》中的众多史料典故的支撑,那也是写不好的。
  由此不难看出,《西游记》的成书是得到皇帝支持的,只有皇帝身边的人,才有机会查阅《永乐大典》参考编写,来完成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