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树,是个美丽的地方,牧民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和悠闲自在的浪漫情调,构成了此地特异的自然风光和迷人景色。这里,有最壮观的山川河流;这里,有最多彩的民族文化;这里,有最浓厚的宗教情怀;这里,有最朴实的藏区人民。5月14日,由陕西省文化厅、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艺术馆、玉树州文化体育局承办的“2016年文化部‘春雨工程’——丝路秦风·千年唐蕃古道玉树行文化活动”在青海玉树举行。
“春雨工程”活动是由文化部、中央文明办从2011年起实施的一项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旨在推动各地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由内地文化部门组织招募文化志愿者,以“大舞台”“大展台”和“大讲堂”为主要形式,采取“走进去”和“请出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偏远地区为当地群众提供文艺演出、讲座培训和文化展览等公益性文化服务;同时邀请偏远地区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到内地培训、考察和巡演。
来自文成公主“娘家”的礼物
上午9时,“2016年文化部‘春雨工程’——丝路秦风·千年唐蕃古道玉树行文化活动”在玉树州文化馆正式开幕。
开幕式上,玉树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海梅致辞:“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西行约3000公里,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密切了唐与吐蕃的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交流。今天,再次迎来公主的‘娘家人’,并与陕西古老沉淀的文化亲密接触,这对汉藏两地文艺工作者在实现文化的双向交流学习意义深远。”
仪式上,陕西省艺术馆馆长洪济龙代表陕西省群文界向玉树州文化馆赠送了耀瓷、皮影画、剪纸作品、彩绘马勺等极富陕西地域风情的非遗展品。洪济龙说:“来到玉树对这里的文化氛围感受很深,这次来到玉树更多的是学习,希望把汉藏两种文化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他还表示,希望下一步邀请玉树的同行到陕西再进行交流。
康巴大地上的文化盛宴
午后,高原的阳光洒落在玉树格萨尔文化广场的格萨尔王雕像上,犹如一道圣光,洒向与之相距十几公里的唐蕃古道。演出在群舞《热巴》中拉开帷幕。各种强劲有力的高难度动作,刚中现柔,潇洒自如,充分展现了藏族人民特有的热情与豪放。陕西省带来曲艺《五月散花》、唢呐独奏《打枣》、陕西民歌独唱《东方红》等极富地方特色的表演,将三秦文化穿过唐蕃古道带到了康巴大地,引起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而青海玉树当地也带来合唱《世界公桑》、舞蹈《雪山之春(伊舞)》、舞蹈《卓舞》等独具原生态的民族风情歌舞表演,将藏族人民纯情朴实、热情开朗、坚强的英雄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让现场2000余名观众大饱眼福。
如果说“大展台”能够让藏族地区群众感受到来自各个省份的地域文化,那“大讲堂”则为当地文化工作者带去了福利。活动期间,陕西省艺术馆书记张璋和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石瑞芳,分别为当地的群众和文化馆工作人员带去了摄影课《浅谈拍摄技巧》和书法讲座《书法漫谈》,精彩纷呈的讲座让在场的观众受益匪浅。
缘定唐朝,情续千年的文化传承
唐蕃古道是横贯我国西部,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亦有“丝绸南路”之称。更是一条承载汉藏交好、科技文化传播的“文化运河”。因此可以说这条古道的重大意义绝不仅仅限于道路本身,而在于当时乃至以后的漫长历史岁月里,它起着加深和强化藏汉两大兄弟民族友好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顾劲松表示,本次活动的意义首先是完成文化部“春雨工程”赋予两地的文化交流任务,也是来向玉树文化界的同行们学习,因为玉树的民族文化具有非常独特的文化魅力。也可以说,“我们是来走亲戚来了。当年文成公主沿着千年的唐蕃古道进藏,揭开了汉藏两个民族交流的先河,所以可以说我们是文成公主的娘家人。”同时,他也表示欢迎藏族同胞到陕西进行文化交流,进一步加深感情,不断促进两地文化建设。文化艺术报记者李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