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20日
“重返风景:城市与乡村变迁中的情感与记忆”论坛在西安举行
“重返风景:城市与乡村变迁中的情感与记忆”论坛在西安举行
  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昌龙利)5月14日上午,由亚洲城市与建筑联盟携手亚洲设计学年奖组委会、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主办的“重返风景:城市与乡村变迁中的情感与记忆”论坛在西安美院举行。
   西安美院院长郭线庐,广州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知名学者赵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许懋彦,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李琳,德国雷瓦德景观建筑事务所北京负责人刘彦廷,瑞典SWECO(中国)副总经理徐淼,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杨豪中及赵元超、孙西京、习晋、姚领、熊陈亮、赵赐禄、张继林等出席开幕式,美院科研处、建筑环境艺术系等负责人及师生参加。  郭线庐指出本次论坛的三个意义:一是中国当前面临城镇高速发展和十三五开局之年,快速多变的环境不仅需要适应,更要从往昔中寻找记忆;二是论坛主题强调运用情感记忆与人文关怀的方法唤醒人们对以往风景的回忆,从而为未来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与构想;三是论坛主题是极具艺术性的,也是一场学术与思想的盛会,通过分享成功经验和独到见解,推送多方的专业合作和校际之间的共赢发展,在相关行业之间搭建起深度合作发展与学术交流的桥梁,为学科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契机。
  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情感和记忆是以一定的事物、空间和情景为载体,随着相关表象的浮现而被唤醒的曾经的体验与情绪。注重运用情感记忆的方法论来唤醒人们的记忆,调动往昔的情绪,去探寻产品情感化方法,为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构想,才能在城镇化进程中更加重视个人或集体情感历史的传承,重视人文关怀、保留、激活和唤醒记忆和丰富的情感,才是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城镇化,城市及乡村面貌日新月异,空间的原有功能、承载的情感及本来的意义消失了。面对快速多变的环境,人们一面加快步伐努力适应,一面需要从往昔的回忆中寻找迷失的意义,空间和地理并不是简单的冷冰冰的物质存在,而是构成体验和使用者的重要的生命体体验和历史记忆,是生命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生命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