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20日
丝博会暨第20届西洽会闭幕
陕西成为中国向西交流发展的“聚焦点”
陕西成为中国向西交流发展的“聚焦点”
  哈萨克斯坦美女带来了丝路风情的民族舞蹈遥  文化艺术报特约记者梁萌摄
  为期5天的2016丝博会暨第20届西洽会已于5月17日在西安圆满落幕。
  《西安宣言》促丝路国家合作
  本次大会在文化交流方面起到巨大作用。主宾国文艺演出精彩纷呈,来自韩国、哈萨克斯坦两个主宾国与中国陕西歌舞剧院的近百名表演艺术家,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献上了一场独具民族特色和异域风情的文艺演出,海上丝路和陆上丝路的艺术精品交相辉映。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围绕丝绸之路遗产保护管理与监测、文物保护与考古、博物馆与教育、文化遗产与公众参与等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和研讨,建立了博物馆交流合作联盟、发布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教育资源合作《西安宣言》(草案),达成了共同开展考古资料研究、考古调查与发掘、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文物展览等协议。
  在大唐西市举办的丝绸之路旅游文化展,通过图书、油画、摄影作品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人们全方位展示了丝绸之路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描绘了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史与文明互鉴史。
  合作平台有了新突破。3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41家商协会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2016丝绸之路国际商协会(西安)圆桌会,各国支持中国贸促会发起成立了丝绸之路商务理事会,签署了《关于共同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商务理事会的谅解备忘录》,并确定将联络办公室设在西安,充分凸显了陕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丝博会为国际对话提供平台
  陕西省社科院文化产业与现代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张燕认为,“从面上来看,西洽会到丝博会只是更改了一个名字,而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其中所蕴含的改变可以说是价值连城,不论对于陕西还是中国来说,都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张燕认为,从西洽会到丝博会,不仅仅让这样一场盛会更具国际范,也让陕西成为中国向西交流发展的“聚焦点”,与此同时丝路沿线国家若想与中国交流,陕西不论从文化还是经济而言,都是一条“必经之路”。“以前你叫西洽会,办的再大也只是一场国内盛会,可如今更名为丝博会,每年都会有主宾国,还有很多国外客商,这样的传播力度就创造了一个沟通的平台。”对于未来的发展,张燕觉得,陕西应该让丝博会影响力全年发酵,在一届与一届之间还应该再产生更多的“专项分会”,例如召开旅游、文化演艺、经济这些单项分会,让彼此之间不断交流,将有益于丝博会成果的保留,也有益于下一阶段的合作。  据悉,2017丝博会暨第21届西洽会将于2017年5月11日至15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中国侨联、全国工商联、中国贸促会、国家工商总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文化艺术报记者 白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