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第二届校园秦腔文化艺术节启幕

字数:836 2025年11月10日
    西北工业大学戏曲课程学生汇报展示现场    主办方供图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宋光)11月7日上午,由西北工业大学与西安易俗社共同主办的“ 秦韵南山·古调独弹”第二届校园秦腔文化艺术节,在西北工业大学拉开帷幕。
  开幕前夕,西安易俗社创排的大型原创秦腔历史剧《昭君行》为艺术节预热,吸引千余名师生到场观看,让大家沉浸式领略了秦腔的深厚艺术魅力。
  开幕式上,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富利与西安易俗社第十八任社长惠敏莉分别致辞,强调了秦腔艺术在高校育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介绍了当前校社合作取得的成果,并表达了未来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愿望。
  活动现场,西北工业大学开设的秦腔美育课程“秦腔舞台呈现”与“秦腔艺术鉴赏”的学生们进行了学习成果展示,生动诠释了“青春与传统对话”的主题。随后,西安易俗社的艺术家们带来了精彩演出,为师生提供了一场兼具美学高度与文化内涵的艺术体验。
  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传统戏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美育的路径创新与实践探索”专题研讨会。易俗社副社长陈超武指出,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关键场所,“秦腔进校园”应逐步建立常态化、系统化的文化浸润机制。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林叶青等多位专家分享了各校在戏曲美育方面的实践经验。与会学者围绕课程体系构建、校园传播方式创新以及校社资源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为戏曲美育更好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多元思路。
  此外,活动还设有水袖身段、脸谱戏妆、传统剪纸三类传统艺术工作坊,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惠敏莉还为师生作了题为《一部〈昭君行〉同心筑大同——从秦腔历史剧〈昭君行〉巡演看昭君文化的当代共同体价值》的专题讲座,深入解读秦腔背后的文化意蕴。
  西北工业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学校将围绕“总师型”人才培养目标,持续深化以美育人的实践路径,拓宽与西安易俗社的合作领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效转化为育人资源,打造具有鲜明文化特色与美育功能的校园文化品牌,引导学生在传统艺术的熏陶中提升审美素养、坚定文化自信,成长为专业知识扎实、人文情怀深厚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