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11 月2日,在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的百亩银杏园,西北工业大学“馆长带你看文物”美育通识课程举行结课仪式。其后,馆长与师生代表共同完成了本学期最后一堂现场教学活动。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副院长何宏出席仪式并致欢迎辞。西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对课程实施情况作总结汇报。西北工业大学教务部部长王海鹏介绍了课程的立意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杜卫教授,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院长宋修见教授应邀出席并致辞。仪式上,校方向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副院长何宏、西安博物院副院长王自力等专家颁发“博物馆课程美育导师”聘书,并向全体学员颁发结课证书。
杜卫指出,博物馆美育课程的开设,是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的创新举措,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涵养文化自信;是整合社会资源、推进美育“浸润式”育人的有效途径,也是美育教学方法的实质性突破,通过强化“具身性体验”,让学生在与文物的直接“对话”中,真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宋修见指出,该课程从中华美育精神的高度,系统梳理陕西文博资源,既是构建“大美育”体系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有力实践。
“馆长带你看文物”是西北工业大学本学期创新推出的美育通识课程。围绕新时代“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使命,学校充分挖掘博物馆在美育中的独特价值,联合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等七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共同打造以“道在器中——博物致知·以美润心”为理念,馆校共融、双向赋能、三位一体的博物馆美育新路径。
西工大开设此课以来,在学生中反响热烈,甚至出现“一课难求”的景象。该课程负责人、艺术教育中心首席专家刘惠表示:“将课堂搬进博物馆,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接受美的熏陶。博物馆通过文物的原境陈设、空间叙事与沉浸体验,有效弥补了高校美育中‘现场感’的不足,让美育更具温度。”
据悉,西北工业大学将以“馆长带你看文物”为起点,持续深化与各大博物馆的“校馆融合”培养模式,组建联合教学与研究团队,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开展学术研究。学校已与多家博物馆签订协议,设立美育实践基地,聘任馆长担任美育导师,将博物馆优质资源全面融入学校美育体系。
作为合作模式下的首门课程,这仅仅是一个开端。西北工业大学计划在未来两年内,与各博物馆紧密合作,分批建设“博物馆与文明对话”“博物馆里的汉字文化与审美解读”等16门课程,构建涵盖7门通识理论基础课、5门审美素养提升课和4门创新实践拓展课的博物馆美育课程群,形成“对话·深思·创意”三层递进的美育课程体系。
该系列博物馆美育课程不断推进,有望成为西北工业大学“总师型”人才培养的文化铸魂工程,不仅能够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并提升其文化底蕴,也能够涵养工匠精神,激发其跨学科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