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外国文学研究”论坛在西安市举行

字数:810 2025年09月29日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9月26日至28日,“人工智能时代的外国文学研究暨《外国文学》青年学者论坛(2025)”在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举行。来自国内外30余所高校的近200位专家学者和硕博研究生,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外国文学研究的范式转型与理论创新展开深入研讨。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吕卫东指出,人工智能不仅推动了技术革命,更深刻影响着人文研究范式,学校将持续深化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建设,为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贡献“ 西工大”智慧。
  《外国文学》主编张剑教授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文学创作、传播与批评的整体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他鼓励青年学者扎根中国学术传统,聚焦真问题、做实真研究,尤其在技术迭代加速的语境中,始终保持人文研究者的反思精神和创造活力,真正实现“数智赋能”与“人文为魂”的深度融合与有机统一。
  本次论坛邀请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山大学的8位专家,分别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创新、文学的算法批评,文明互鉴研究中系统性思维与统计性思维的融合等议题作主旨发言。
  此外,还举行了10个平行分论坛,内容涵盖人工智能与文学批评前沿,能源人文,理论、哲学与批判,经典重读与叙事新释,叙事、媒介与跨学科实践,文化记忆、全球化,赛博格与科技伦理,文明互鉴与跨文化传播以及情感、心理与文化研究等议题。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展现出青年一代在数字人文与批判理论交叉领域的创新活力。
  本次论坛立足人工智能时代重塑人文学术生态的宏观背景,系统回应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外国文学研究在方法论创新、理论重构与学科融合三大维度的核心议题,为数字人文背景下外国文学研究的范式转型与领域拓展指明了方向。此次会议不仅展现出青年学者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敏锐的技术感知,更通过跨学科的思想碰撞与方法探索,彰显了外国文学研究回应技术变革、深植人文精神、推动文明互鉴的当代使命与学术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