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夏日

○ 任静

字数:1,707 2025年08月04日
  儿时,夏天最惬意的事,莫过于去瓜田里挑瓜。夏天的瓜田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瓜藤肆意生长,圆滚滚的西瓜横七竖八躺在繁茂的瓜蔓间,阳光均匀挥洒下来,眼前徐徐展开一幅翠绿与金黄交织的暖色画卷。瓜田地畔上,有一个简易瓜棚,瓜棚里躺着照瓜大叔,瓜棚前拴着一只黑狗,狂吠不止。许是犬吠唤醒了照瓜大叔,他趿拉着鞋子走出瓜棚,弯腰在瓜田里用眼睛四处踅摸,曲起手指敲一敲,摘下一个熟透的西瓜,一拳锤开花,黑籽红瓤,分外诱人,微风拂过,瓜香四溢。一口咬下去,甘甜瞬间沁入心脾,酷暑顿消。
  那年月,农家不知冰箱为何物。母亲将西瓜吊到井里冰镇一下午。傍晚下工后,提着绳子将西瓜取出来,一刀剖开,咔嚓一声脆响,凉气裹着甜香瞬间迸发,姐妹们再也顾不得矜持,抓起一牙西瓜狂啃起来,西瓜汁儿顺着小手流到衣襟上,黏腻的甜味仿佛从指尖一直蔓延到心底。
  童年夏日最酷热的三伏天,我们几乎整晚都睡在院子里的石床上,避暑乘凉。外婆家院子里,并排安放了两张火炕一般大的石床,罩在阴凉的大槐树下,温良敦厚,昼暖夜凉。每到夏夜黄昏,外婆便擦拭干净石床,铺上毯子,并在石床周围点燃艾草绳驱除蚊虫,空气里弥漫着熏染艾蒿的气味。外婆摇着一把破旧的芭蕉扇,出了一则谜语:“青石板,石板青,青石板上钉银钉。”我躺在外婆的臂弯里,绞尽脑汁想谜底。漫天亮晶晶的星星眨巴着小眼睛挂在天幕上,那蓝莹莹的天幕多么像我们身下的青石板,我恍然大悟,终于在天上找到了谜底。
  在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岁月,生计尚且困窘的大人们是无力为我们购买玩具的。但那时的孩子足够智慧和乐观,创造力也是惊人的,真正化平凡为神奇。黄土高原最不缺的资源就是黄土。选山崖上土质比较坚硬的老黄土,砸下面盆大的土块,用小刀游刃有余地削成土窑洞的样子,土窑土门土墙土烟囱,院子里站着两个不会说话的土娃娃,再配以常见的家畜家禽,一猪一羊一狗一鸡,足矣!几块不起眼的黄土坷垃,很快就被心性敏慧的孩子们营造出一派可贵的人间烟火味道。
  男孩子从小喜欢武器,很快人人手里握上一把用木块削的手枪,或者红缨枪,朴拙却逼真。有巧手的孩子用柳枝拧出柳笛,唤作柳咪咪。用稍粗的枣树枝弯成弹弓,配上一根橡皮筋,就能轻易地将树上歇着的鸟雀击落。还用报纸或者旧年画折叠飞机、帽子、风筝或小船,废书纸撕下来折叠扇宝玩,臂力好的孩子,通常可以厮杀四方,大获全胜。
  女孩子爱玩“抓子儿”,年节时收藏的羊骨头被染成五颜六色,爱惜得像珍宝似的,用手绢包着,只有玩的时候才允许小伙伴们摸一摸。用粉笔在地上画格子,一副天然棋盘。捡拾五颗圆润光滑的小石子,充当棋子,呼朋唤友,一场激烈的棋局就此摆开了阵势。围观的孩子观棋不语,屏声息气坐山观虎斗。
  我童年时看大人们做女红,相当羡慕,便学着用旧布头缝制沙包,跳房子,丢沙包,嫌装了玉米粒打得腿脚生疼,便趁母亲不注意偷偷从小米缸里抓一把小米塞进去。女孩子大多喜欢踢毽子,毛毽子一律亲手缝制。千方百计向祖父讨要一枚铜麻钱,然后满院子追着大红公鸡拔鸡翎管和鲜亮的鸡毛,万事俱备,方才坐下来认真缝制。做了拆,拆了做,一个纯手工制作的鸡毛毽子终于大功告成。一颗童心便在毛毽子的翻飞中,雀跃如蝶。
  麦草垛、磨坊、村巷里,都能变成我们的天然捉迷藏游乐场。最忆溜黄土洼,一个个顽童从高处飞快地滑下,灰头土脸,黄土人一般,却咧着嘴嘿嘿大笑,心里的快乐无可比拟。后来当我第一次乘坐飞机起飞或降落时,才蓦地明白我童年溜黄土洼时,已然体味过那种飞翔的快乐和滋味了!
  童年时,村庄里的每一孔窑洞、每一所院落,我都很熟悉,我在那些窑洞前的小树林里玩耍、长大,两棵粗壮的槐树间是祖父为我们搭建的秋千架,仿佛还随风摇摆着我们欢快的笑声。乡下孩子的童年,几乎都曾迷恋过蓬勃生长的菜园子。在漫长的夏日,菜园子里氤氲着肥沃的泥土气息,南瓜花黄得格外灿烂耀眼,高高的豆角架上豆角蔓扯得尤其葳蕤喜人,那些紫白、粉白色的花朵,美得清丽脱俗,捉迷藏的孩子小心翼翼钻进豆角架下,生怕碰落了璀璨的花朵。由于母亲浇水勤,黄瓜、西红柿长势良好。渴了,饥了,随手摘几条嫩黄瓜,一咬嘎嘣脆。西红柿一俟粉里透红,就可以摘来食用,那种酸不溜丢甜、甜格丝丝酸的滋味,此后经年,似乎再也无缘品尝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