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进程中,校园是传播文明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榆林市教育局以打造“活力、书香、文明、健康、平安”五型校园为抓手,全方位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时代新人。
构建“五育融合”生态 打造活力校园
“我校秉持‘让孩子们拥有快乐童年’的办学理念,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需求,打造多元化社团项目丰富校园生活。目前,社团分为三个阶段九大类,共80余种项目。”榆林市第十七小学校长苏勇介绍道。
今年,榆林市教育局启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442”工程,从德育铸魂、智育培基、劳动励志、体育强身、美育涵养等多维度发力构建活力校园生态。
探索“大阅读”工程 打造书香校园
近年来,榆林市教育局探索“大阅读”工程,打造全系统、全学段覆盖,全学科、全人员参与,全时空、全过程推进的全员读书机制。
推进阅读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起时时可读、处处能读、人人乐读的良好环境。在阅读内容与方式上,构建全学科“大阅读”课程体系。同时,创新推出多元评价机制,以评促读;组织晨诵、午读、暮省“三读”活动,确保每名学生每月精读一本书。此外,读书会、情景剧表演、主题演讲等活动持续开展,不仅实现师生共读,更以校园阅读带动家庭阅读。
创新“五文同创”机制 打造文明校园
近年来,榆林市教育局深入开展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教师、文明学生、文明家庭“五文同创”活动,推动学校校风、教风、学风根本好转。其中,建成7个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累计创建全国文明校园6个、省级文明校园6个、市级文明校园189个。
同时,聚焦文明教师培育,打造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校长和园长队伍。面向学生群体,开展文明交通等专项教育及“新时代好少年”评选、宣传活动。针对文明家庭建设,将优良家风家教培育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相结合,全方位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联动“家校社”协同育人 打造健康校园
榆林市教育局扎实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市级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委员会,专业团队系统开展心理健康研究、咨询等工作。同时,创建12所省级心理健康特色学校、25个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及 460个校园心理辅导室。全面实施阳光课程暖心、心理知识宣教等“十项行动”。开办“榆林市家校共育大讲堂”和“榆林市网上家长学校”,邀请全国家庭教育专家开展线上线下专题讲座。心理健康筛查制度持续落实,全方位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
筑牢“三联共治”防线 打造平安校园
平安校园是城市文明的一面镜子。近年来,榆林以警地联治、警校联动、警民联手的“三联”机制为核心,全面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建立五级责任体系,多部门协同整治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交通秩序、文化环境等问题。同时,创新安全教育模式,聘请民警担任法制副校长。落实“四位一体”护学岗制度,组织民警进校园普及安全知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常态化开展安全提醒,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榆林市教育局副局长王艳说:“教育是塑造人、塑造文明的事业。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以文明现代的教育新生态,构建立德树人的新格局。”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刘燕郡
通讯员 赵娜 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