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榆林市榆阳区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抓纲带目、扬优聚势、补短强弱,推动全区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产业布局“向新而行”
走进秦创原(榆阳)创新促进中心科技大市场服务区,前来咨询业务的市民络绎不绝。“我们企业2024年9月入驻榆阳区,区政府提供免费的办公场所,还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新能源重卡行业的扶持政策。”速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龙介绍,该公司是全新一代智能新能源重卡研发制造企业,建成投产后将为榆阳壮大装备制造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抢滩低空经济“新蓝海”,也是榆阳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据了解,榆阳区将以建设辐射西北的大型物流无人机运行基地为抓手,构建区域天地空一体化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建设集产、学、研、游为一体的配套设施,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建设,打造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大项目、好项目以及“高精尖”项目的不断涌现,激荡着榆阳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2024年,该区开复工重点建设项目287个,成功招引44个产业项目,一批重要项目投入运营,新质生产力释放出强劲动能,经济实力逆势赶超。
文旅融合“破圈出彩”
非遗小剧场是榆阳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打造的文化惠民演出剧场,位于区非遗展示馆,目前已展演1357 场。此外,非遗展示馆还设有榆阳书场、非遗活态技艺坊、非遗电商实体店等,集中展示非遗项目。榆阳区还打造了陕北民歌博物馆非遗项目活态展演、夫子庙文化旅游街区非遗美食广场等文旅产品,为 60 多名非遗传承人搭建集中展示平台,见人见物见生活,焕发时代新活力。
在文旅方面,高标准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交响音乐会;两个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榆林古城建成省级旅游休闲街区;“非遗+文旅”助推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榆阳经验”获得文化和旅游部点名表扬,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9亿元,增长22%,“大美榆阳·陕北之窗”文旅效益持续释放。
民生保障“提档升级”
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开展以来,榆阳区连续几年将其列入民生实事的“置顶清单”。连续三年荣获省级老旧小区改造先进示范区称号。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2024年,榆阳区新增城镇就业6007人,同步开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所,建成交付公租房800 套,投入运营各类基层养老机构33所,成功创建陕西省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全市首推医疗领域“心电一张图”工程,“五式”帮代办机制在全省推广,企业减负、“信用+社会治理”模式、“256”议事协商体系等先进经验入选全国典型。如今的榆阳,交通出行便捷通畅、环境整治稳步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逐渐完善、文明创建取得显著成效……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
榆阳区因地制宜,创新发展伙场(庭院)经济,并总结推广“12345”发展模式,让伙场庭院“小经济”撬动乡村“大振兴”。
2024年,榆阳区加快推进整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农业迎来了好收成,农民过上了好日子,农村实现了好发展。成功打造陕西新粮仓,有力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榆阳区将继续以民生温度为标尺,以拼搏奋进为笔墨,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榆阳新篇章。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刘燕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