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贺岁 西安年味浓

字数:1,456 2025年01月27日
    中国年·文化馆的民间剪纸艺术展示作品     成艳妮/摄

  随着乙巳蛇年春节临近,古都西安街头张灯结彩、霓虹闪烁,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祥和气氛。对于忙碌了一年的市民和游客来说,春节期间在西安感受浓浓的年味,会别有一番韵味。
  “正月初三,小年朝。民间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并在屋角撒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收获。”随着年关的临近,位于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西安美术馆一层的中国年·文化馆,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张先生指着墙上的年画,正在给女儿细心讲解从腊八到正月十五期间的各种传统年俗,女儿听得津津有味。
  张先生一家是专程从江苏来西安过年旅游的。“西安年,最中国!早就听说西安的年味儿浓,这次一定要让孩子好好感受一下。”张先生说,“这个博物馆不仅能让孩子了解传统习俗,还能让她知道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记者看到,在中国年·文化馆里,不仅有古代的飞帖、挂桃符、悬幡子等民俗陈列,还详细展示了中国年俗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以及剪纸、花馍、泥塑、皮影戏等非遗手工艺品。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感受传统年俗的魅力。
  据工作人员介绍,中国年·文化馆集展示、交流、体验与创意于一体,不仅是一个展示传统文化的平台,更是西安民俗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在这里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年文化,目前免费开放。
  在西安回民街,这里早已被红红的灯笼和热闹的人群装点得年味十足。街道两旁的店铺里摆满了各种年货,从传统的腊牛羊肉、烧鸡,到各种特色小吃,应有尽有。来自广州的游客李小姐正忙着挑选年货。她手里拿着几包腊牛肉,准备带回广州送给家人。“家里人很喜欢西安的腊牛肉,特别香,特别嘱咐我一定要带一些回去。”李小姐说,“昨晚通电话,家里人都特别期待我带回的这些陕西特产。”羊肉泡馍、肉夹馍、绿豆糕、“天鹅蛋”……在西安回民街,各色美食的香气飘荡,让人难以挪动脚步。
  “男孩就送个‘话李白’吧!”在曲江“遇见唐”文创店里,来自重庆的景女士和同事正在给家人挑选伴手礼。“秦胖胖、绒馍馍、西西安安,还有杨贵妃,你们这些文创也太可爱了!”记者看到,小小的店铺里挤满了顾客,店内陈列着各种以陕西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从兵马俑造型的摆件,到各种陕西元素的冰箱贴,每一件都充满了创意和文化内涵。
  “我买了好几个不同类型的冰箱贴,还有这个‘不倒翁’玩偶,很有意思。”来自上海的游客小张向记者展示着她刚刚挑选的文创产品,“西安的文创产品不仅有文化内涵,还很实用。我打算多买一些,送给朋友和家人,让他们也感受一下陕西的年味。”
  文创店工作人员王先生热情地向游客介绍着店里的产品:“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文创产品,让更多人了解陕西的历史文化,也让外地游客能把这份年味儿带回家。”他告诉记者,长安盲盒、大唐盛世、塔宝、显眼包等摆件和冰箱贴,都比较受欢迎。
  除了中国年·文化馆、大唐不夜城和回民街,西安的年味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弥漫。青石板铺路的书院门步行街两旁,色彩斑斓的皮影人偶、一幅幅散发着墨香的书法作品、一件件精致的特色文创,吸引着市民游客纷纷驻足观赏挑选。
  钟楼下,身着汉服的游客衣袂蹁跹,频繁按动快门定格精彩瞬间。西安城墙上,以唐诗、文物、生肖、年节、演艺为五大主线打造的大型花灯已点亮,复刻的文物花灯让历史的记忆在灯火辉煌中得以延续与传承。
  从中国年·文化馆到回民街,从书院门到钟鼓楼,西安的年味儿愈发浓烈。非遗贺岁、民俗体验、文创产品……西安正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吸引着八方来客,让人们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感受“常来长安”的独特魅力。
  文化艺术报见习记者 成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