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道之旅

○ 张 炜

字数:5,122 2023年10月14日
   编者按:一条千年古道,半部中国历史。蜀道,专指由古代社会政治中心长安通往四川之间的道路,即由关中平原穿越秦岭到汉中盆地,然后由汉中盆地翻越大巴山通往巴蜀的道路。前者主要有褒斜道、子午道、故道(陈仓道)和傥骆道,后者主要有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古代道路。
  2017年,由时任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张炜总策划,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集合国内最强实力,由我国著名考古学大家刘庆柱先生和秦汉史研究大家王子今先生主编的大型文化精品著作《中国蜀道》,获得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2023年国庆节,《中国蜀道》总策划张炜自驾穿越巴山沟通秦蜀的金牛道,为读者制作一道文旅大餐。


青木川金溪河

石牛粪金

明月峡栈道

汉江湿地一角

剑门关

昭化古城

  国庆期间,我和几位朋友一道,从我的老家汉中出发,开启了我们心仪已久的金牛道之旅。
  金牛道又名石牛道,因发生在战国中期的“石牛粪金,五丁开山”的传说而得名,其经行路线大致为:自汉中向西,经勉县、宁强县,入四川广元境,南渡嘉陵江至昭化,经葭萌关、剑门关,过武连,入梓潼,出绵阳直达成都。全程约500公里,分为北段和南段两部分。从汉中至广元为北段,秦汉时期,大抵是经阳平关、白水关(今四川青川县境内)入小剑、大剑,至广元;唐宋时期,经褒水西行,越宁强嶓冢山,大安镇、金牛驿、百牢关入三泉县,越朝天岭,经石柜阁、千佛崖,入广元。元明清时期,自汉中,经褒城、沔阳、百牢关至金牛驿,翻五丁关,逾牢固关,越七盘关、中子铺,进入广元。从广元至成都为南段,经行路线相对稳定。
  在朋友会聚汉中前,10月1日上午,我和家人从汉江湿地褒姒雕像前,步入江滨大堤,先行品赏了这一江两岸的旖旎风光:一江清水向东流,两岸荷塘相映红,连绵芦苇花絮飞,十里桂子飘芳香。漫步江堤上,仿佛徜徉在一幅秀丽的山水画中,醉享着这一江两岸浓浓的秋意。
  10月2日一大早,我们便驱车西行,踏上了我们的入蜀之旅。在宁强县城做短暂停留,约半个小时,便来到古蜀道节点、当代西部重要交通枢纽阳平关。记得1980年代上大学时,坐绿皮火车到西安,先西行至阳平关,大约凌晨1点在此换车头东行,经两当、凤州,盘绕秦岭后从宝鸡最终到达西安(这也是故道的主要线路),全程约需13个小时,甚是艰辛,所以此次途经阳平关,便油然唤醒了我们这些秦巴学子跨越蜀道的求学记忆。
  过了阳平关,我们沿着嘉陵江继续西行,一会便来到被称为京师第一直隶县三泉县。古代的三泉,归中央政府直管,大约包括今天宁强县的阳平关、燕子砭、安乐河三镇,是金牛道的重要节点,也是入蜀的咽喉之地,所以也称之为“蜀囗”。今天三泉县(设置)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块界碑遗在入蜀的公路边。沿着山道继续前行,就到了燕子砭袁家坪,这是一个三岔路口,向西南经朝天岭,过眀月峡栈道,进入广元;向西北则通往甘肃康县的天然茶园阳坝,与西北茶马古道和陆上丝绸之路相连;直行则经宁强的安乐河镇、广坪镇,通往我们此行的第一参观地——宁强青木川古镇。
  下午1点我们到达青木川。青木川是陕西最西的镇,也是毗连金牛道的古镇,有“鸡鸣三省”之誉。这是一个秦巴山地典型的古镇:古镇建在青峰翠岭环抱的平坝上,镇前是绵长的入蜀古道,镇后是清澈的金溪河(过去河中可淘得金子),镇南面的山梁上耸立着庄重肃穆、宽阔俊美的辅仁中学,镇子蜿蜒狭长,古建筑、古宅子、古寺庙、古会馆相互勾连,绵延数里,气势不凡,镇内外桂花树比比皆是,芳香弥漫,白果树挺拔秀丽,令人目不暇接。漫步在青石铺就的古街上,一座座雕梁画栋木制古建筑矗立在街两边,南来北往的游客络绎不绝,满街的特色小吃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各种山货与土特产琳琅满目,呈现一派平和祥瑞的节日氛围。为此,今天的青木川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青木川的文化底蕴也很厚重,已有上千年的建镇史,镇内还保存有大量明清古建筑,尤其是民国时期魏辅唐对青木川的治理,更是享誉川陕甘三省。新中国成立前,魏辅唐曾任伪民团司令和他创建的辅仁中学校长,在他治理青木川的二三十年间,这块匪患频发之地,逐渐变得民风淳朴,崇德重教,繁荣昌盛起来。他兴修水利、筑路架桥、保护商贸、创办学校、尊师重教,教化百姓,确保了这个三不管之地的安宁与繁荣,也为今天的青木川留下了一笔厚重的文化遗产。汉中解放后他率民团投诚,但由于曾经手上有血案和投诚过程迟疑不决等原因,还是于1952年被镇压枪毙,1986年平反后重被定为投诚人员。根据这段历史,陕西著名作家叶广芩在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青木川》,而依据这部小说改编,由著名演员孙红雷、陈数主演的《一代枭雄》,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演绎,更使青木川名声大振,穿越古蜀道,享誉全中国。
  10月3日上午,我们离开青木川,沿白龙江畔驱车4小时,从青川县进入广元,开始踏勘金牛道上的翠云廊和剑门关。
  翠云廊始建于秦汉,完备于明朝,经过5次扩建整修,历经千年沧桑,仍浑然一体、古柏参天,实属世所罕见,被誉为“蜀道灵魂”“森林活化石”。翠云廊这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取自清康熙三年剑州知州乔钵写下的一首诗:“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长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这首诗写尽了“剑州古柏”的峻奇与壮美,远远望去,古柏树木像是翠绿的云彩组成的长廊,莽莽苍苍……自此,它即更名为“翠云廊”了。
  走进剑门翠云廊,古木参天,逶迤苍莽,绿荫葱葱,长约1公里,以石砌路,道边的数千棵古柏挺拔伟岸,情态各异,气象万千:有的像恩爱夫妻结连理,人称“鸳鸯柏”;有的树干扁平,外侧如刀,人称“关刀柏”;巨型枝桠腾空横伸的,叫“天桥柏”;匍匐于地的叫“卧龙柏”;有以年代命名的“秦柏”“晋柏”;有不思进取的“歪脖子树”“阿斗柏”……尤其还有两棵树龄最长均为2300年的树,有笔直挺拔、直指云霄的“古柏王”“剑阁柏”;有粗壮雄奇的“状元柏”。1963年,朱德视察翠云廊,称之为“帅大的树”,从此,此树也被称之为“帅大柏”。
  历代文人学士也在这条千年古道上留下了浓墨重彩:李白有“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杜甫有“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前蜀王衍有“乔岩簇冷烟,幽径上寒天”“回看城阙路,云叠树层层”;还有清代张邦伸的《剑州路柏》,等等。可以说这既是一条苍柏之路,也是一条历史文化路。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翠云廊,更让这条千年古道熠熠生辉,也从历史的视野印证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伟大。
  金牛道上,最重要的关隘就是剑门关了。10月3日下午,我们从剑门关北门坐索道直上剑门关最险要之处猿猱道(又称鸟道),此道以李白《蜀道难》诗句“猿猱欲度愁攀缘”而得名,这里一壁千仞,险恶万分,在七八十度的悬壁凿出一条仅能一人通行的小道,蜿蜒曲折,盘旋而上,雄奇、惊险、刺激,令人叹为观止。无奈,由于景区内游客众多,猿猱道下排起了上千米的长龙,我们只好打消了攀登的念头,穿过山林间的崎岖小道,前往南门参观剑门关楼。
  剑门关位于剑阁县城南15千米的剑门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此得名。诸葛亮任蜀汉丞相时,见此地壁高千仞,天开一线,便垒石为关,称为剑门关楼。数千年来,剑门关楼屡建屡毁,屡毁屡建,但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形制:阁楼为飞檐三重建筑,底层以石条砌成拱形关门,门正中镶嵌“剑阁”二字;二层关楼,高大宏敞,四周通廊,正中悬挂“天下雄关”木匾;顶层楼阁中空,四面窗棂,正中悬“雄关天堑”匾额。整座关楼矗立于“剑门”咽喉之地,庄重威严,雄奇险峻。
  李白诗曰: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杜甫叹之:唯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剑门关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重要的军事价值,也确曾发挥了“以一敌万”的重要作用。蜀汉后期,姜维以三万之众抵御钟会十万大军3个月,还多次取胜。直到邓艾从甘肃文县翻越摩天岭,偷渡阴平道,刘禅不战而降,诏令姜维投降,剑门关这才失守。五代时期,后唐大将军石敬瑭,也无法从正面攻破剑门关,他只能派人绕到剑门关后面,前后夹击方将剑门关拿下。1934年,徐向前率领红军攻打驻守剑门关的邓锡侯部,也是从东、西、南三面包围才攻下了剑门关……古老的剑门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见证了无数的战争与和平!
  10月4日上午,是我们此次蜀道之旅的最后半天了,便马不停蹄,匆匆参观了昭化古城、千佛崖、明月峡栈道。
  我们随导游从临清门(东门)进入昭化古城。她告诉我们,昭化地处白龙江、嘉陵江和清江交汇处,古称“葭萌”,因蜀王的弟弟葭萌被封于此而得名,后又先后改为“汉寿”“晋寿”,宋灭蜀后,宋太祖赵匡胤将此地改为“昭化”,寓意“昭示帝德,化育人心”。古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三国遗迹遗址众多,素有“巴蜀第一县”之称。
  进东门不远,向南拐进一个小巷子,穿过一处古宅院,我们便来到三国时期蜀国的屯兵地:这是一处种满竹子的大宅子,竹园呈八卦形,每个拐角处都矗立着一座曾到过昭化的蜀国文臣武将的雕像:张飞、魏延、黄忠、马腾、庞统、费袆、姜维、鲍三娘……徜徉在竹园中,目睹着掩映在八卦阵中的文臣武将,仿佛又回到了战乱不断的三国时期,耳边响起演兵场上的阵阵喊杀声。从竹园出来,向西穿过一处宏大的贞节牌坊,我们又来到昭化文庙,门前是裹满红绸的状元桥,古时候,从昭化考出的进士都要在此披红戴绿,受到百姓的敬意,接受县令的褒奖。进到院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规则有序的考棚,曾几何时,从此擢拔了一批批优秀的昭化学子,跨越古蜀道,进京赶考,实现了人生的理想。走过长长的走廊,步入后院,了解了秀才评卷事宜,浏览了古代优秀的状元考卷,我们便随导游前往参观昭化县衙:这是一个精致的三进院落,前院为包括文书、捕快等县衙人员的工作场所;中院为“亲民堂”,“明镜高悬”,庄重威严,是为彰显公平公正的审案办案之处;后院为议事堂,主要为县令的工作生活之地,不过现在已辟为一个展室,记录了古代昭化的近百位父母官,尤其以“书何易于”长文,弘扬了“挽舟良吏”何易于,因而,今天也成为了昭化的廉政教育基地。
  大约一个小时,我们走马观花地浏览了古香古色、文化厚重的昭化古城,便来到了金牛道的又一节点千佛崖。
  千佛崖位于广元市城北4000米的嘉陵江东岸。始凿于北魏时期,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不断开凿。全长388.8米,山崖顶高84米,龛窟作多层次排列,最多达13层,现有54窟,8819龛,大小造像7000多躯。主要包括“大云古洞”“莲花洞”“睡佛窟”“藏佛洞”“千佛洞”佛教群雕。其开凿历史之长,规模之大,堪称金牛道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5年前我曾到过这里,因处于108国道旁,我们开车来到了近前,当时的千佛崖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千年老人,孤零零地矗立在嘉陵江的东岸。而今日,108国道已改线,千佛崖已成为包括摩崖石刻、佛教洞窟、古道遗存、文博展馆、绿色长廊在内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令人耳目一新,也对广元旅游事业的发展顿生敬意。
  上午11点,我们来到此次旅途最后一个参观点明月峡栈道。此地原名朝天峡,因唐玄宗经此赴蜀避难,当地官员在此接驾朝拜而得名。明清后,取李白“清风清,明月明”的诗意,改为明月峡。这里集嘉陵江水道、先秦栈道、宝成铁道、纤夫道、108国道、金牛驿道等古今六道于一峡,被誉为中国道路交通的“活化石”。
  进入到川陕公路边的明月峡,“石牛粪金”硕大雕像赫然在目,你会油然生起秦惠王时期,司马错、张仪灭蜀的那段历史记忆。而通过险峻的“老虎咀”后,在水流湍急的嘉陵江边、凿于悬崖上的古栈道便会映入你的眼帘。与此隔江相望的,是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宝成铁路,那穿越山腹、横跨大江的钢铁巨龙,便是当代人征服大自然精神的真实体现。此情此景,你既会对我们祖先的睿智由衷地敬佩,也会为当代中国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终于结束了全部旅程,我们在中子铺旁七盘关的一处农家乐吃完午餐,便通过牢固关(此地西南便是嶓冢山汉江源头)、武丁关,从宁强上高速路返回西安。此次金牛道之旅,愉快惬意,收获满满,也令人思绪万千。蜀道是指翻越秦岭、巴山入蜀的道路,北边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在陕西境内;南边分别是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在四川和重庆境内。其中北边的主道是褒斜道,南边的主道是金牛道。而此次的蜀道之旅,已让我深切感受到金牛道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据说四川还正以此为基础积极申遗。其实穿行陕西的蜀道,尤其是褒斜道,拥有包括连云栈道、张良庙、武关驿、褒城驿、石门隧道、石门颂、鸡头关等一系列文化遗存,且景色秀丽,风光宜人,其文化旅游价值不亚于金牛道。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潜心打造,这里一定会成为享誉全国的文化旅游线路,也一定会为乡村振兴和实现陕西万亿文旅产业的目标添砖加瓦。
  (本文作者系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