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兰花花叙事曲》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由著名作曲家关铭根据陕北信天游《兰花花》改编创作。该曲分为四个乐段,旋律委婉、细腻,生动地表达了兰花花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特征。在演奏方面,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伴奏技巧,以充分发挥作品的表现力。本文以《兰花花叙事曲》为例,分析了二胡在陕北民歌中的伴奏技巧和应用。
关键词:二胡、陕北民歌、伴奏技巧、《兰花花叙事曲》
引言
《兰花花叙事曲》是一首经典的二胡曲,由陈刚作曲,于1986年创作。该曲以陕北民歌《兰花花》为主题,采用了二胡与乐队的演奏形式。乐曲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串联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兰花花爱情悲剧”。而要将这部凄美的爱情故事通过二胡的演奏完美地呈现,就离不开各种演奏手法和技巧的协助。
首先,在伴奏方面,要注意节奏的把握和稳定性。在曲中,节奏的变化较为丰富,有时会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演奏中要灵活掌握节奏,保持稳定的节奏感。其次,在音色方面,要根据不同乐段的情感表达,灵活运用各种音色。例如,在表现兰花花的温柔和柔美时,可以使用柔和的音色,而在表现兰花花的坚强和决心时,可以使用明亮的音色。最后,在技巧方面,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演奏技巧,如揉弦、滑音、颤音等,以表现出兰花花的情感特征。此外,还要注意伴奏与主旋律的配合,主旋律要突出,伴奏要衬托主旋律,二者要相互协调,共同演绎出兰花花的美丽故事。
一、陕北民歌《兰花花叙事曲》的乐曲分析
(一)《兰花花叙事曲》的创作背景。陕北传统民谣《兰花花叙事曲》用质朴而又生动的笔触,用尖锐而有力的笔触,热烈地赞美了封建时期的一个反叛女子兰花花。这位号称天下最聪明最漂亮的女子,却要被迫嫁给周家那个“活像一座坟墓”的“猴老子”。然而,兰花花却没有放弃,她用自己的生命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坚定地反对封建伦理道德。民歌以优美流畅、开阔有力的信天游曲调咏唱,并吸取了叙述的技巧,采用分节歌的形式,对歌词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表达,从而成功地塑造出了兰花花的形象。这是一部表现出强烈反抗意识的优秀传统民谣,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变体,如郭兰英、王昆、李波、刘燕萍等,都是以八段来唱。《兰花花叙事曲》是一首以二胡、钢琴、竹笛、歌舞为主题的作品。
(二)《兰花花叙事曲》的乐曲结构。《兰花花叙事曲》是关铭先生以陕北民谣《兰花花》中的音乐材料及故事情节为基础,结合戏曲音乐,以抒情、叙事性、戏剧性等多种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纯真善良的乡下女孩兰花花的悲惨命运,以及她为追求婚姻自由而反抗封建伦理道德的斗争精神。乐曲模仿西方的曲式结构——奏鸣曲式结构,结合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创作而成,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串联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兰花花爱情悲剧”。
二、二胡在《兰花花叙事曲》中的伴奏技巧分析
(一)滑音的处理。陕北风格的音乐中,下滑音的运用很多,比如在《兰花花叙事曲》演唱的最后,从“6”到“7”,从三指,从“7”到“27”,滑音上的滑音变得更加有力,表现出了兰花花的哀伤,诉说着命运的不公。接着,三指由“7”至“27”下滑音要重读,体味兰花花的悲哀与命运的不公平。二胡的滑音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大、小滑音和换手相结合是陕北乐风乐曲中的一种重要弹奏手法。在“抬进周家”的高潮中,第一个滑音“76”接着是第三个滑音“27”,在曲子的末尾,第三个滑音“2”。下一小节继续在“27”中弹出第三个滑音,在弹出“2”后,很快地弹出“7”。在弹奏上、下滑、换弦时,要注意轻重缓急的差别与变化,这样的特点,使得乐曲的音色更为“浓重”。陕北地区的曲子甩腔在《信天游》一段中使用较多,陕北地区的曲子,如同陕北地区的人民一样,滑音都会用拉长的声音来表达,而在曲子里,谱例中“27”,也是用拉长的声音来表达,这与陕北地区曲子的“甩腔”很相似。在整个乐曲中,滑音保留了该乐曲纯真的民俗特色,反映出陕北人性情直爽、说话直率,讲究的滑指要保证音准,弹奏技巧流畅,在二度与三度两个音阶之间采用滑音,展现出不同的音乐特色,符合陕北民风的粗犷、明朗、柔和、精致的纯真。同时,滑音又模拟了“掼腔”的声调特征,使听者产生一种微妙而又悲壮的感觉。
(二)揉弦的处理。压揉是一种以腕部为中心,利用掌心上下摆动所产生的不同压力,来让琴弦发出声音的一种揉弦手法。这是一种非常类似于悲伤中的抽泣的声调,使得忧郁的音乐更为动人。《兰花花叙事曲》里,有很多东西都是用到了压揉的,比如开部中的华彩乐段,以及进入周家的乐段,两次升fa都运用到了压揉的演奏方法,这种声腔化的使用让曲子更有一种主角的悲伤和愤怒,让曲子的感染力更强,也让曲子的旋律更有感染力。
在演奏引子时,更多地表现出陕北山歌的动人特色,曲调似哭似诉,抒发着作者借着乐声诉说着兰花花所遭遇的悲剧,听起来就像是在哭泣着诉说着命运的不公平,这也反映出陕北乐曲以歌唱来表现曲调的特色。弹奏时应注意小指的力道,但不可太大,以免弹奏时音高变化。使用压揉这种技巧,可以在演奏的时候,使音符变得更有弹性,一松一紧的压弦会产生音波,从而引起共鸣,表现出主人公悲愤交加的情感。
呈示部中大部分都采用了滚揉的手法,也是曲子中十分具有歌唱性的段落,是按照陕北的“信天游”来唱的,因为《兰花花》是一首少见的陕北小调民歌,所以这首曲子是一首婉转悠长的优美的曲子,让人觉得,这首曲子就像是一个陕北人坐在一辆马车上,挥舞着鞭子,一边走,一边唱着“信天游”。滚揉是二胡中最常用的一种揉弦,它通常被用来弹奏一种流畅、抒情、富有歌唱特色的旋律,如果在大多数的曲子中加上滚揉,可以让音乐的情感变得更加丰富。
滚揉这一手法就用在了曲子的呈示部,我们在弹奏的时候要注意,手指的位置不变,手腕放松,以手腕为中轴,手掌上下运动,带动手指滑动。这种唱法使乐曲更具流畅性,并模仿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悠扬高亢,是整首曲子的连接法,可以让这首曲子在表达情绪的时候,变得更加具有观赏性。
(三)运弓的处理。在呈示部主题旋律小快板的一段(83—88小节)中使用抛弓手法的时候,右臂要作小范围的转动,但不能太大,在演奏的时候,要握住弓弦,当弓弦自然地落在琴管上的时候,拇指和食指都会放松,这样就可以让弓弦自然地弹起来,这样就可以让曲调变得更欢快,这与陕北人讲话时直率幽默的嗓音非常相似,将兰花花那活泼开朗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是整首歌的亮点,凸显了陕北人乐观、淳朴、耿直的性格。
连顿弓弹奏出来的琴声充满了弹性和韵律感,作者用这种琴声来表现兰花花从欢乐到悲伤的情感变化。这种弹奏技巧被应用到了发声部中的散板部位,使“7”的连贯性快速而流畅地弹奏。连顿弓,是指一张弓可以同时弹出两个或更多的音符,最多的一张弓可以弹出二三十个音符。中等速度的连顿弓和分顿弓的弹奏方式基本一致,唯一的区别就是,在一次弹奏之后,要用同样的弓弦弹奏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其要领是颤弓要均匀,拉弓或推弓要稳定,二者之间的速度比例要适当,左手的压指也要与之协调。这是一种与陕北民歌中的颤音十分相似的声调,使得这首歌听起来就像是从遥远的黄土山坡上传下来的一般,突出了人物心中的悲伤。
(四)人声的配合处理。在二胡与人声的配合方面,兰花花叙事曲采用了民间音乐的形式,即二胡主奏,人声伴唱。在曲中,人声与二胡相互交织,相互呼应,共同演绎出兰花花的美丽和深情。
具体来说,曲中的人声部分主要由一首民间歌曲《兰花花》的旋律组成,歌曲的歌词描述了兰花花的美丽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而二胡部分则通过细腻的演奏,表现出兰花花的温柔和坚韧。二者相互融合,共同表现出了兰花花的美好形象。
在演奏方面,《兰花花叙事曲》需要二胡演奏者具备较高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同时,人声伴唱也需要演唱者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表现力。因此,《兰花花叙事曲》是一首具有一定难度的二胡曲,需要演奏者和演唱者共同配合,才能演绎出兰花花的美妙故事。
三、结束语
目前,二胡的发展很快,新作不断涌现,但是像《兰花花叙事曲》这样以民乐的方式运用西方技巧的二胡,还是比较少见的。这首曲子的流行,既有与民间音乐相融合,又有对传统的继承,更有其隐含的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在西方音乐文化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深的今天,作曲家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进行创新发展,要把握住浓郁的地方特色,创作出始终以传统音乐为基础,并与西方音乐创作手法相结合的音乐作品。唯有如此,我们的音乐才能真正打动观众,让我们的音乐走上国际舞台。
参考文献
[1]毕经商.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演奏分析[J].参花:上,2015(12):3.
[2]金东旭.《兰花花叙事曲》演奏技巧及人物形象分析[J].艺术评鉴,2021(24):4.
[3]吉兴银.浅谈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演奏技巧[J].戏剧之家,2020(11):1.
[4]李昕冉、刘向阳.浅谈《蓝花花叙事曲》演奏感悟[J].戏剧之家,2018(22):1.
[5]郭琼洁.二胡独奏曲《兰花花叙事曲》赏析[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
[6]丁隽.浅谈《兰花花叙事曲》民族音乐风格[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