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演奏是音乐艺术活动中实践性最强的环节,亦被称为音乐的二度创作。二胡演奏是这一领域中的分支。本文从二胡发音的基础自然性、人为美化性、思想精神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论证二胡演奏中,从发音方面所能遵循的形式美法则和可以创造的美的形式。
关键词:二胡发音、形式美、听觉塑型、美的形式。
音乐之所以能让人感受到美,是因为人的感觉中的联觉在起作用。什么是联觉呢?本来是一种通道的刺激能引起该通道的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另一种通道的感觉,这种现象叫联觉,也叫通感。
例如:看到红色会觉得温暖,看到蓝色会觉得清凉;曲线给人以柔美感,均匀绵延让人觉得丝滑顺畅;无序使人烦乱,整齐让人清爽;听到节奏鲜明的音乐,会觉得灯光也随着音乐在闪动起来。
构成音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乐音,如何能从听觉通道给人带来联觉上整体的美感呢?至少需要三个层级:入耳、美化、入心。向自然学习,探究高能高效的二胡发音原理,获得自然而然的基础声音,是二胡演奏能够入耳的基本门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依据形式美法则,给声音塑型,是乐音能够使听者产生联觉,带来美感体验的必由之路;演奏者深入分析音乐作品形式、深刻体味音乐内涵、充分融入个人精神情感,以无比投入的内心歌唱来引导发音,是二胡演奏能够入心、走心、打动人心、升华美感体验的必备通道。
首先,自然性的基础发音是根基,是入耳的基本门槛。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基质要符合充分振动、良好共鸣的自然属性。演奏时,注重声音的自然属性,使音源充分振动;传递过程具有良好共鸣;听到后应犹如自然界中的声音,不夹杂任何人为的抑制、阻碍和失真,即达到声响维度的自然而然。
如违背声音的自然属性,发音振动不足,音量受限制,会给人虚弱、消瘦不健康的感觉;共鸣不充分的声音给人以紧张、不通透、不舒服的体验;声音不流动、不传递,会将人带至凝滞死寂的境地。所以,追求充分振动、良好共鸣、流动传递的声音,是发音能给人联觉认同感,并带来基础美感的自然属性。
演奏二胡时,如何能得到充分振动、良好共鸣、传递流动的声音?一方面要遵从物理和生理两方面的自然属性,以及演奏时两者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是在遵从物理和生理两项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二胡自身发音客观方法原理。
在二胡运弓发音最基础的物理属性方面,最重要的是摩擦角度。弓毛摩擦琴弦的角度有上下、前后两个维度。当弓子的上下角度与琴弦呈90度时,摩擦时弓毛对琴弦的拉扯力最大,摩擦最高效;当弓子的前后角度与琴弦最佳振幅面呈0度平行时,摩擦时弓毛对琴弦的拉扯力最大,摩擦最高效。琴弦最佳振幅面是指琴弦的振动轨迹与琴码和千金相垂直。
上下、前后两个坐标维度限定了弓子来回往复运行的直线轨迹,同时也限定了演奏者运弓生理动作必须遵从适应弓子的直线往复运行轨迹。我们在练习二胡演奏的过程中,经常把运弓生理动作和弓子直线往复运行轨迹物理原则两者的适从性搞反。总是用刻意的动作来将弓子按主观意向拉直拉平,而从未依据弓子直线往复运行轨迹物理原则来让动作适从,结果带来了很多生理上的不协调,最终导致弓子未能按物理轨迹运行,影响了声音的自然属性和发音的效率、效果。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协调好生理、物理两方面的关系。应树立物理决定生理、生理适应物理;计算、匹配、设定后,弓子主动、动作相随的思维模式。
单从生理方面来分析,应做到坐姿、持琴、持弓自然协调相对放松。相对放松是相对于绝对紧张和绝对放松而言的。相对放松寻找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最为恰当的相互关系,即演奏者的坐姿状态、左手与琴杆的关系、右手与弓子的关系。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譬如用手分别拿取重量悬殊的不同物品,手指的抓取力是不需要刻意调节的。抓取力的大小因物不同会有变化,这种变化依据物品重量的大小自然协调,因量而调但不自知。抓取略轻的物品,手指所选择的拿捏附着力,绝不会像拿重物一样多。类比体会此例,在持弓时,应有意识地体会弓子的分量,根据分量来匹配手指拿捏的松紧度。持弓手指松紧度因量而调,便可做到生理的相对放松。
生理动作的相对放松度设定准确后,运弓过程中生理动作应充分适应弓子直线往复运行的物理轨迹。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1.思维意识设定为弓子按精确的物理轨迹自行运行,动作相随。2.在实际动作方面,无论内外弦,向出拉只用手腕,向回拉只用大臂肩关节。向出拉只用手腕,不用大小臂,即是最大化地用到了大小臂,如此反而充分借助上了大小臂的自然重力;向回拉只用大臂肩关节,不用小臂和手腕,即是最大化地用到了小臂和手腕,结果充分借助上了小臂和手腕的自然重力。3.运弓的启动意识应提前计算设定节拍、速度、音值,匹配弓子角度、长度、力度、速度的值,弓子按物理轨迹自行运动,生理动作相随配合。切勿生理动作主动,一旦动作的意识先动就会使劲而影响物理属性和发音效果,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摩擦角度决定弓子直线往复运动的轨迹,是二胡发音的自然物理基础。生理相随,适应物理原理,绝不破坏弓子直线往复的运动轨迹,并充分借助臂重和弓子自身分量的自然重力,是二胡发音的基本生理原理。
以上物理、生理两大基础问题调校准确后,运弓发音还需遵循二胡运弓发音的客观方法原理。这一原理主要包含时值、弓距、弓速、弓压四个方面。运弓启动前,意识中提前设定:音符的最长时值、对应最长的弓距、选择积极而均匀的弓速、匹配恰当持续的挂弦贴合度。弓子的运行按既定参数执行,生理动作相随。听觉积极判断调整,引导声音规则有序地振动形成乐音。未经计算预设的运弓,形成无序不规则的振动产生噪音。
好的方法必然符合事物背后的基本原理,穷究原理也必然产生好的结果。运弓时以最低功耗产生最高效的发音——充分振动、良好共鸣;音量、音质、音色达标;声音效果积极、均匀、齐整、统一。这些要求与标准是充分向自然学习的结果,也是声音能够入耳的最低门槛。
如果说充分的音量、衡定的音值、丰富的音色是这道门槛的界限,那么对发音原理四要素的相互比例进行变化搭配调节,便会使音量、音质、音色获得跨越门槛后的自由与变化。假定速度确切后,时值与弓距的值设定为最满,再设定以最快的弓速,匹配以最恰当的最大弓压,就会获得该时值音符的最大音量,同时声音的振动量与共鸣度也最为充分。再比如时值与弓距的值如前不变,弓速与弓压皆缓和一档,该时值音符的音量就会下降,同时声音的振动量与共鸣度也会相应收缩。总之,弓速与弓压成正比时,音质效果最好。而弓速取决于弓距的设定,弓距又由音符的时值来决定。技术原理的规律是客观的,而演奏者在实际运用时一定是灵活的。至于实际中,比例该如何调节为好,当然还需要依据主观审美的需求来设定。
以上基础发音问题遵从物理属性与生理属性,以及两者主从关系,是正确发音的根本基础。理解并运用二胡发音原理,提前设定数、量、值,主观引导、聆听、比对、调谐、灵活运用是基础发音高效高质的重要保障。发音原理四方面的要素,如同绘画色彩中的三原色,运用原理并结合个体经验和个人审美,有节有度、有的放矢的调节,可以调合出万千世界的任何颜色。
其次,在向自然学习、尊重自然、灵活运用基本发音原理的原则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意志,最大可能地对声音进行美化、塑型,是声音进化为乐音,触发联觉给人带来美感的必经之路。这一步最需要的是听,聆听、预听、听觉塑型的视觉引导。
这里有必要先区分两种不同的听觉思维,分别是绝对听觉思维和相对听觉思维。绝对听觉思维是听觉注意力只集中于每个音自身。相对听觉思维既要集中于每个音自身,还要专注于相邻音之间的进程与关系。例如时和间的概念,时指的是精确的点,而间指的是点与点之间的时长和区间过程,也可以理解为绝对听觉是点状的,关注的是点;相对听觉在关注点的同时,更关注点与点之间线的发展进程。相对听觉是持续性流动连贯发展的动态听觉。绝对听觉是点状孤立的静态听觉。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当人们聆听音乐时,总是将已经听过的、正在听到的和将要听到的声音信息在思维里进行整合,待一个乐句或乐段结束后,才可获得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和整体感受。音乐以自身的时间轴,并以时间的单向性不断向前流动发展,作用于人们的听觉神经。
运弓发音时,一个音应该有自身明确的时间起点和时间终点,还需要运行好两点间持续发展的流动进程。如果只注重音的头尾,中间的进程完全忽视,发音会轻浮空洞,缺乏形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处理这一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给明确的音值细微均分、给明确的弓段细微均分,并在运弓发音前意识预先两者匹配,运弓启动后以预先的听觉引导两者持续流动结合发展。如此产生的发音使音值内部时空持续饱满,带给听者积极流动连绵不绝的动态音效美感。
音乐也是空间的艺术。19世纪中期,音乐理论作曲家姆尼兹·豪普德曼《和声与节拍的本性》里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歌德也曾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无论是将音乐比做流动的建筑,或是将建筑比做凝固的音乐,实际是指音乐和建筑这两种艺术都要依靠各种比例关系的和谐,而这些比例关系都可以归结为数。这个数便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常用到的黄金分割点“0.618”,也被称为美学分割。
美学分割,最早见于古希腊和古埃及,又称黄金分割率、中外比,即把一根线段分为长短不等的a、b两段,使其中长线段a对总长(a+b)的比,等于短线段b对长线段a的比,列式即为a∶(a+b)=b∶a,其比值为0.6180339……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悦目,因此,0.618又被称为黄金分割率。
比如:黄金分割长方形的本身是由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黄金分割的长方形组成,可以将这两个基本形状进行无限分割。由于它自身的比例能对人的视觉产生适度的刺激,它的长短比例正好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因此,使人感到悦目。黄金分割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设计、绘画等各方面。
二胡的发音和黄金分割又有什么关系呢?黄金分割率在二胡运弓发音中是如何运用的呢?通过前文对基础发音的方法原理分析,我们基于物理原则的自然属性,仅能获得一个均匀、齐整、统一、连贯;符合振动与共鸣可以入耳的声音。这样的声音在音值的进程中体现为直线型——声音犹如校音器的A音,一成不变,虽然统一有序,但由于没有变化,无法载入信息而让人觉得空洞乏味。
为了让构成二胡演奏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乐音具有与生俱来的美感,演奏者还需要主动为乐音塑型。而说到塑型就牵扯到比例问题,黄金分割率便是我们可以运用的一个常数。
音的延续流动给人以线条感,声音线条会有自身的造型与姿态。声音的造型与姿态是声音联觉的视觉信号。直线型——没有任何变化,空洞乏味。曲线型——给人以线条美感,但也不是所有的曲线都会给人以美感,要符合一定的比例关系——黄金分割。黄金分割率在一个音的运行进程中体现为开始、发展、高潮、结束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符合事物发展普遍的逻辑规律。四个阶段在声音联觉的视觉信号中展现为由细小开始、逐渐发展、持续高潮、逐步结束的造型与姿态。高潮的临界点被安排至黄金分割点0.618处时,乐音的声音效果对比起伏、趋势明确、流动发展、连贯统一,给人以绵延、悠长、舒展、流动的美感。
借助声音联觉视觉信号的引导,依照黄金分割关系比例,运用相对听觉思维创造乐音的时间,塑造乐音的空间。乐音自身的发展比例对人的听觉产生适度的刺激,正好符合人的听觉习惯,使人感到悦耳。同时,黄金分割声音曲线的流动发展对比变化统一连贯,产生逻辑性的对立与统一,使乐音自身更能够承载音乐的精神内涵与情感信息。在这样的乐音时空中方可容纳无限的音乐的人文精神。
最后,主动赋予乐音充分恰当的精神情感内涵,是声音最终能称之为乐音的最终一步。这一步最需要的是演奏者的唱、歌唱、发自内心的歌唱、来自灵魂深处的歌唱和对于歌唱性的审美升华!
前文中所述基础性发音和发挥人的主观意志主动美化声音,是二胡发音形式美的法则,也是我们需要遵循的客观。其功能的最大化来源于理智的分析、预算、引导和调节,在感官方面主要用到听觉和视觉的预先引导,最终使发音具备了美的形式,但好的音乐不止步于此,不仅入耳,给人带来美感,更能直击心灵打动人心。这就需要演奏者能够为每个乐音赋予主观的最大信息量,使音乐有内容、有灵魂。
二胡是一件富于歌唱性的乐器。在传统的使用中,总是作为戏曲、说唱等传统艺术的重要拖腔乐器。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曾着重倡导二胡器乐演奏的声腔化。二胡作为独特的弓弦乐器,甚至可以轻松地模仿人声和语言。基于二胡自身的独特优势,我们在二胡的发音方面就不能忽视以内心歌唱引导发音,使乐音具有人性和灵性;精确拿捏音乐情感与内涵,调动内心富足的表情语气,使乐音升华至精神层面,透入心灵的深处,还需要演奏者能够为每个乐音赋予主观的最大信息量,使音乐有内容、有灵魂。
二胡发音是如何用歌唱赋予乐音信息和内容的?这个问题仅关乎能量的度,也被一些专家学者解释为力的传导。举个例子:语言交流时,你说的内容可能全是次要的,而语气和表情会揭示你的本质,代表着你一切的态度。再譬如:敲门的轻重缓急。敲领导办公室的门和敲自己家里的门的数量、节奏、轻重绝对是不一样的。这是人之常情,这里需要表达的意思是,无论日常还是特殊场合,我们的表达和交流在本质上都体现为能量的度。主体能量释放的不同程度代表着主体内心内容表达与展现的本质。
在演奏中,用歌唱赋予乐音的信息和内容需要在演奏时,不断地体会音乐的形式与内涵,用内心歌唱拿捏每个音符语气表情的度,在每个音的发音初始,两手配合以寸劲儿瞬间传递给乐器。后续便都是运弓基础发音和主观美化塑造发音形式美的事情了。
实际运用中,经常会有以下两种错误的用法:1.直接将歌唱语气表情的度使到了演奏动作上,就此而产生了蛮劲儿和拙劲儿,影响音效。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主次不可颠倒,永远站在第一、二层方法原理、技术规范的基础平台上,再运用内心歌唱的提前量引导演奏,赋予乐音情感信息,做到同时兼顾、互不影响、各自达标。2.单独歌唱得很好,拿起乐器就不会了,只剩下机械地操控,不能有效地用内心歌唱来引导演奏。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深刻理解演奏的目的是什么,注重音乐的歌唱性,对演奏的乐曲进行大量的歌唱,慢速训练以发自内心的歌唱引导理性演奏的规范状态。
结论:如果说基础性发音和主观美化塑造发音的形式美是演奏的外在功夫,那么用内心歌唱赋予乐音以信息和内容便是演奏的内在功夫。外在功夫注重对二胡发音基本方法原理的深度理解和准确训练,需要遵循形式美法则;内在功夫则需要对乐谱进行大量的分析、视唱、歌唱,同时对乐曲创作背景、形式结构、人文内涵深度理解,并形成个人的见解与同情,还需要演奏者丰富自身的见识阅历和文化修养,提升知识储备等。这样内在功夫才能成为在演奏中创造美的形式的源泉和内能。所谓的功夫在琴外,便指的是这项内功。两项功夫都需要我们长期不断地积累与实践。内外功的高度结合方可达到二胡演奏的随心所欲不逾矩!
(作者系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二胡专业教师、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国家二级演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