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园是西安北郊一个大得不得了的居民社区。不知是不是沾了大明宫遗址的光,总觉得百花园比起其他社区文化韵味要多一些。社区周围有一排挺拔林立的高楼作为围墙,但这种围墙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围墙,因为高楼下面的一些商业用房总被各种餐馆、茶叶店、美容店、理发店、鲜花店、药店、水果店等各种店面占据。商业用房上面则住满住户,故而一天到晚,许多人都从这里出出进进。虽说我并不真的住在百花园内,但因为我把自己的文渊楼工作室常年设在这里,加上成天又在文渊楼内接待天南海北的朋友,因此说住在这里也无妨。
每当有朋友夸说百花园是个好地方时,我心里都会相当得意和满足,因为找我的朋友当中有成功人士、书画名流、政府官员,想必这些人的眼光都不会太低吧!事实上,我曾为文渊楼的选址问题跑过北郊几个同样知名的小区,但比较来比较去,还是觉得百花园比较适合我意。仅从外观上看,由数十栋高低不一的楼宇组成的小区不仅宽敞古朴,而且到处都长满了我所喜欢的花草树木,虽说我不是植物学家,也叫不上这些似曾相识花草的名字,但这些经年都在招蜂引蝶招引百灵鸣啾的花草树木还是让我十分惬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区棋盘似的道路,有时还能容下三四辆汽车并排通行,偌大的地下停车场也可供上百辆汽车停放,而大气恢宏颇具欧式意味的大铁门及美轮美奂集篮球、网球、乒乓球、滑冰于一体的灯光球场更能显出某些尊贵,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足有半个足球场大小的操场确实在寸土寸金的都市里越来越不多见了,除了一些盛大的节日演出在这里进行外,这里常常也是区内幼儿园进行滑冰训练的场地,间或也有些少儿英语培训在这儿举行。当然令我感动的还有那些随叫随到的水电工、不分昼夜巡逻的保安人员及天天都把道路及楼内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清洁工人等。
闲暇时偶尔也到小区内到处转转,不仅发现一些零星的健身器材被镶嵌在长长方方彼此远离的楼宇空地当中,还有黄白相间的墙体和齐整如一的红色屋顶,精致典雅的花园,小桥流水及用碎石、灰色地砖及鹅卵石铺成的路面都给人一种质朴和睦的暖意,当然也有一道弯弯曲曲的清渠把假山、喷泉、亭台楼阁巧妙地连接到一起。有意思的是小渠及椭圆形池内还栽有几蓬睡莲,假山上面还有一座用水泥浇铸的大雁塔模型,虽说社区偏僻的地方还堆有一些建筑材料,一些背阴的墙角有青苔,但园内西南角的小片竹林却让我感觉幽静异常,尤其华灯初上或者节假日,整个小区内都张灯结彩,一片通明,即使是走累了回到房子休息,那种沁人心脾的花香和清新的空气仍让人觉得无比舒畅。当然这里的物业管理服务收费都令人相当满意,因为有了这么一个好环境,每次一走进工作室,一坐到临窗的写字台前,似乎除了阅读和写作,我亦别无选择。
不过让人略感遗憾的是很少见阅览室的门开过,当然我也想建议物业工作人员,能否管管那些整天在楼底下扯破声地吆喝着收破烂的人,为什么不固定在一个礼拜呢?还有小区的临时停车费也常让找我的朋友微词多多,毕竟我所在的小区是一个居民小区,而非商业场所或者政府大院,那么高的停车费无形之中也阻隔了人们正常交往,虽说一个住宅小区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但相对于一个小区的人气来讲,这种做法难免有些顾此失彼,不够包容,一个社区灵魂并不在于建筑本身,重要的是它可以尽可能多地积累人气,有了人气才会真正兴旺发达。我不相信在行业内颇有实力和名望的开发商不懂这个道理。当然这种说法似乎有些强人所难,但我们这些有名有姓的“名人”,并没有沾上开发商多少光,别人买房子掏多少钱我们也得掏多少钱!虽然许多搞建材的精英人物都齐聚在百花园里,这样房子会无限升值,但这种升值对我们这些不搞房地产买卖的人来讲关系并不大。
当然也有必要把我的文渊楼简单说明几句,因为当初购买的这栋房子是随处可见的毛坯房,因此有必要花力气装修一下才能使用。为了节俭省事,我仅把地用木地板和地砖混合并用地铺了一下,因为考虑到四面墙壁上要挂画,因此把墙用涂料刷白时也没有刮腻子,因此,有些墙皮凸起的地方看上去就有些不平整,显得有一些凌乱,但也很合我意,毕竟我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乃是寂寞之道,太奢侈了反倒会搅乱人心,不能安心写作,因此,除了一些日常用的茶具及喝酒用的杯子外,桌椅上基本都被各种书籍堆满,当然,墨汁、钢笔、稿纸之类的东西却是一样都不能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