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雅萍《九夏云长润》 对徒步爬华山总有种渴望而又担心,担心体力不够用,担心半途而废会有遗憾,担心……也许太在乎了总有些不安。在华山门票免费快结束的一天晚上,终于忍不住想碰碰运气。打开预约平台一看还有好多票,禁不住欣喜,赶快和先生、女儿约好了。
到了预约的日子,早晨不等五点半的闹钟响就醒了过来,赶快拉开窗帘,还好,昨晚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六点正式出发,一路看着车窗外天空乌云翻滚,直到看见华山门前不长的队伍在移动总算放下心来。曾跟着华山主播“走”过一次“自古华山一条道”,知道前面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平路,还以为会很无聊,结果一进山就被“哗哗”的溪流声、蝉鸣声所吸引。那熟悉的花岗岩又一次映入眼帘,是那么亲切又有些陌生,镜头中的景与自己亲眼所见真是太不同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身后的行人一个个擦肩而过,就连84岁高龄的道士也超过了我们,我们却被这一步一景深深吸引,每一处都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边看边心中构思,尤其那从山顶一泻而下的瀑布,足足有近十处,改变了我以往认为华山少水的印象,走一处拍一处,一处都不想放过,结果就这样拍拍走走,刚走到十八盘大雨就不期而至。
等雨停的时间,正好可以吃点东西、喝点水补充体力,也戴上了护膝、腰带,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挑战。说是平路,五龙桥、鱼石、五里关、希夷峡、莎萝坪,一路走来其实并不轻松,看着眼前的一个个台阶,还是不由暗自打气。
雨后的空气是清新的,树叶更加绿得可爱,看着云儿在山头环绕,那一盘盘的台阶爬着也并不是很累。先生说:“这儿比西藏都美!”也许是物以稀为贵吧,西藏的云山太多了,看看也就有了审美疲劳,而华山的云山与华山的日出一样,能看到是一种运气呢。进了云门这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脚步又挪不动了,照片已拍不出想要的效果,和女儿拍了好几个视频才作罢。沿路可供休息的地方很多,在通仙观前的平台上还见到一只有些瘦弱的猫,见到人就讨食,看样子有些饿了,那道观也只余墙和门了,不知人去了哪里。
终于到了千尺㠉前,不知是天气适宜还是心情好,面前悬着的铁链、台阶并没多么可怕,随着行人毫不犹豫地就爬了上去,半路还和女儿说也许这次爬华山后我的恐高症就治好了,以后还可以挑战一下“华山第一险”长空栈道呢。没什么悬念上到了百尺峡,正想着要不要一鼓作气上去,大雨又来了。
坐在狭窄的商店平台有些漏雨的大伞下,人越来越多,雨还不见停,有几个人冒雨上了百尺峡,一个小伙子不等父母给穿上雨衣,也大跨步爬了上去,也许女儿被这热情所感染,雨刚小点,不等我准备好,她已爬上了好高。此时周围已被浓雾包围,先前还若隐若现的山峰已全无了踪迹。雨顺着台阶向下流着,每走一步好像在小溪中走,多亏了边上有铁链子,手脚并用,终于快乐地爬到了北峰。
多次在直播间见到华山标志性景观“元宝山”,镜头毕竟太小了,站在纪念亭前,大鱼嘴侧,北峰顶上,不同的地方,因了云的环绕,元宝山也是变化着形象,最惊喜的还是元宝中间的瀑布不但清晰可见,而且山下还有条更大的瀑布从一个貌似人面的洞口倾泻而出,这是从以往的照片和国画作品中没看到过的景象,不知是没人发现呢,还是创作时构图需要而省略掉了呢?真是“夏云出奇峰”,随着云的莫测变幻,华山及它周围的山脉白云峰、寿嶂山等更显出它迷人的一面,“看景不如听景”在华山上是个极大的错误命题,你不亲自看看永远想像不来华山给人的感觉到底有多震撼。在百尺峡前躲雨时就好想住在山上,这个念头此时又一次冒了出来,住在山上的人真是幸福啊,晴天的、雨后的、雪中的,一年四季的华山都在吸引着我,让我魂牵梦绕,何日才能如愿呢?
时间有限,赶快去“擦耳崖”“苍龙岭”看看吧。踩着一个个人工开凿出来的台阶,摸着身边巨大的岩石被风化的纹理,除了赞叹还有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上亿年啊,山下经过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惟有这华山依旧!走路不看景,看景要站稳,空中的直升机,还有偶尔一见的老鹰,不由想起那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诗句。站在苍龙岭上,有些胆战心惊,没勇气原路返回了,最终从飞鱼岭返回北峰坐索道下了山。
整理照片的时候,深深感觉自己对华山的了解还是太有限。想要真正了解华山,还得多次去看看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