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
浅析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翻身”类技巧与戏曲中“翻身”的异同
○ 陕西省文化馆 薛亮
  一、中国古典舞及中国传统戏曲概述
  (一)中国古典舞的起源
  中国古典舞历史悠久,是老一辈艺术家不断提炼、改编、创新、吸取保留下来的。从上世纪50年代创建的中国古典舞学科在经历了“文革”后,面临拨乱反正、从废墟上重新建立起来,并发扬光大的任务。古典舞也借鉴了许多戏曲的动作,戏曲和舞蹈两者相融,刚开始时常被人们称为戏曲舞蹈,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古典舞创建了新的理念,在新的方法上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成为崭新的中国古典舞。欧阳予倩老师提出古典舞的概念以来,古典舞就在舞蹈界广泛流传下来,当代古典舞与古代古典舞有相似之处,但这两类舞蹈并不等同。当代中国古典舞的概念有极强的时代性,更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使得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中国传统戏剧的概念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合而为一。中国戏曲的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的不同种类戏曲剧种大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集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三)中国古典舞和中国传统戏曲的关系
  中国古典舞和中国传统戏曲有着辅车相依的关系。在戏曲里,舞蹈经常以舞段的形式出现于戏曲当中,其主要作用就是为戏曲的“唱”和“念”提供辅助,表现人物性格或某些特征;在舞蹈当中,我们借鉴和吸收戏曲中的动作,比如在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的踢腿、翻身等,还在古典舞身韵课中加入了“冲”“横移”和“靠”等戏曲舞蹈的元素,使舞蹈刚柔并济、动静结合;两者的相互交流借鉴,对中国古典舞以及中国传统戏曲的内涵要素表达都有着重大影响。
  首先,我认为情感是在所有表演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情感不管在舞蹈表演还是戏曲表演中都至关重要,是整个表演的灵魂之处,没有情感的表演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不管是在舞台上还是在课堂上,投入饱满的情感,可以带给观众更不一样的视觉盛宴,也可以更加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其次,动作的完整度与身体素质能力也非常重要,不管是已经踏上舞台的舞蹈演员还是戏曲演员,对动作的表现一定是要求达到极致的,把动作的幅度做到最大化,动作的要求全都做出来,在做动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自身的素质能力,动作也不能更好地呈现出来。
  二、戏曲中的“翻身”
  (一)戏曲中“翻身”的形态特点
  因为翻身走的是“立圆”路线,所以它突出一个“圆”。在做翻身这个动作的时候以头为轴心,留头甩头,膀子走的是“立圆”路线,根据不同的翻身动作,脚上有着不同的做法,比如踏步翻身,就以踏步准备,踏步的后脚要尽量往前踏,与主力腿基本上在一条线上,在踏步半蹲上重心在两脚之间,双脚撵动,形成动力,再加上膀子带动,形成踏步翻身。
  (二)戏曲中“翻身”的运动方式
  戏曲中有许多翻身,比如踢腿翻身、掏腿翻身、鹞子翻身等等,那么翻身到底要怎么“翻”呢?首先翻身动作是需要全身上下每一个部位都要统一配合,在翻转的过程中,身体的各个部位应做到协调联动;翻身动作结构复杂,变化多样,所以我们在刚开始学习翻身的时候要进行分解动作,将每一个位置摆好,形成肌肉记忆。
  (三)“翻身”在戏曲身段中带来的训练意义
  每个优秀的戏曲演员都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翻身训练就是一个重要的训练过程,有些人就会问道:训练翻身的意义是什么呢?首先,我认为翻身在戏曲中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控制能力,比如手臂“立圆”的路线,不能打偏,必须指天打地,垂直于一条线翻,头部要控制在一个点,不能上下晃动;其次,翻身也可以训练我们中段、腿部和脚掌的力量,使我们身体的素质能力越来越强;第三,我认为平衡感和协调感在翻身中极其重要,有些人一做翻身动作就东倒西歪,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平衡感不好,翻身的训练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平衡能力,还有些人手和脚配合不到一起,这就是自己的协调能力不够,经过翻身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还可以训练自己的协调能力与平衡感,何乐而不为呢?
  三、古典舞中的“翻身”
  (一)古典舞基本功“翻身”的形态特点
  古典舞中的翻身本就是吸取及借鉴戏曲中的翻身,再结合古典舞自身的特点,就有了当代古典舞技巧中的翻身,翻身在古典舞当中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踏步翻身、点翻身、串翻身、吸腿翻身等等,这些都是在古典舞训练中最基础的翻身技法,翻转在翻身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身体快速翻转,留头甩头,以腰为轴心,脚步应迅速,手臂要轮转,给身体铆足动力,其中腰部动作是最重要的一步,所有步骤贯穿始终,形成一个完美的翻身。
  (二)古典舞基本功“翻身”的运动方式
  在翻身训练中,虽然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但无论如何,翻身的运动方式都是以“圆弧”的特点出现在观众视野当中的,比如说手臂是在一个“垂直圆圈”的奔跑轨迹上,重点是手臂所经过的路线。在运行“立圆”方式时需要遵循两点:第一,“立圆”是围绕上、下、左、右的四条弧线所组成的,使四条弧线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立圆;第二,“立圆”的运动方式要求占据最大的空间。
  (三)“翻身”在古典舞基本功中的训练意义
  在古典舞教学中,翻身的训练不仅可以综合提升学生的协调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稳定能力,而协调性和稳定性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更是重中之重,这些训练要求在翻身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训练过程中包含了腰部正确发力所带动的翻转、手臂精准的路线,还包含了腰部以下胯、腿、膝、足以及步伐的共同配合。没有协调性与柔韧性,翻身这一动作是很难完成的,即使完成了也会缺乏相对应的美感,所以翻身动作不仅可以训练协调性,也可以训练柔韧性,针对自身的情况,可以制定属于自己的训练方式及训练计划,让自己的能力得以提高。
  四、两者之间的异同及“翻身”在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的继承与创新
  (一)古典舞基本功“翻身”和戏曲“翻身”的相同之处
  古典舞中的翻身与戏曲中的翻身都讲究走“圆”的路线,都要经过“立圆”形成一个漂亮的翻身动作,并且都是以腰部为轴心带动其他部位运动的,需要经过前、旁、后的顺序。完成翻身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保持“圆”的轨迹,同时腰部前、旁、后的位置必须在一条水平线上交替。如果有一个位置多做了或者少做了,没有达到正确的位置要求,就会极大影响翻身的视觉效果。
  (二)古典舞基本功“翻身”和戏曲“翻身”的不同之处
  虽然古典舞中的翻身和戏曲中的翻身有相同之处,但亦有不同之处:
  1.在戏曲中有些翻身的脚下步伐是全脚掌着地的,比如“串翻身”就是用全脚掌翻动,而古典舞中的翻身则要用半脚掌点地翻动,双脚紧靠,频率一致,不能有附点。
  2.戏曲中的翻身技巧具有较强的民族性,通过不同的翻身动作,可以看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征,“生”“旦”“净”“末”“丑”每个行当中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都有着不同的翻身动作,比如“掖腿翻身”就经常出现在刀马旦、武旦和花旦的动作里。翻身技巧往往通过动作来展现戏曲情节,能够配合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给人以更直观的感受,因此翻身在戏曲表演中具有突出展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翻身”在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的继承与创新
  中国古典舞翻身动作的产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戏曲舞蹈翻身动作的继承和创新,在继承文化意识和戏曲翻身动作的基础上,中国古典舞翻身不断发展、继承和创新,使当代古典舞翻身更适用于中国古典舞剧目的需要,在原本的技巧动作类型上,增添了不少色彩;与此同时,通过对翻身技巧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使得翻身更加多元化,从单一变成复合,做复合翻身的时候不仅空间表现力提高了,在动作结构上也产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使翻身在视觉感官上更加华美、精湛。
  五、结论
  翻身不论在舞蹈还是戏曲中都有着极大的训练意义,在中国戏曲中有舞蹈的成分,同样在舞蹈中也有戏曲的影子,它们相互成就,相辅相成。在舞蹈和戏曲当中,两者既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总而言之,要学好、练好翻身,不断地继承和发展,把翻身真正运用到我们舞蹈当中来,才能使翻身在中国当代古典舞的艺术表现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小球,陈光中.《高中语文学考必备用书第6次修订》.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08:236
  [2]韩璐.浅谈中国古典舞技巧中翻身的训练方法与意义[J].黄河之声,2019(21):122
  [3]张园园.浅谈戏曲技巧翻身教学[J].戏剧之家,2020(33)
  [4]李佳妮.圆曲仰俯 圆之轨迹——翻身在中国古典舞中的独特审美特性[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20,38(02):16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