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院门还有民族餐饮风味小吃一条街之称,在市三十二中当教师的惠钲在《走进北院门》一文中回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北院门开始有做小买卖的个体户,卖一些回坊特色小吃:麻花油茶、肉丸糊辣汤、粉蒸肉、牛肉葱花饼、炒凉粉、甑糕、玫瑰镜糕等,还有贾永信、铁志坚的腊牛羊肉、五仁牛骨髓炒面等。夜市一般在六点以后出摊,在人行道上架起炭火炉子,用鼓风机吹,最早卖烤肉者居多,还有红红酸菜炒米等。好一点的餐厅要算回民中学旁的‘星月楼餐厅’,主营牛羊肉泡馍,二楼装修得比较豪华,兼营炒菜米饭,可以包席。在鼓楼南边还有一家‘西苑食府’,与星月餐厅齐名,生意很好。后来贾三的灌汤包子由西羊市迁至北院门中段的93号,成为西安的名小吃之一。”
惠钲老师说的这些名点小吃我都十分熟悉,我还记得社会路口北院门131号楼北楼饭庄当时规模最大,经营牛羊肉宴席和陕西民族名贵小吃、牛羊肉泡馍,闻名遐迩,还有十香五全烩与珍奇海鲜、清真风味炒菜、炖羊肉、板栗大盘鸡等。楼北楼饭庄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去得不少,在那里还摆席请过客。
楼北楼饭庄上世纪70年代叫北院门泡馍馆。白剑波说:我的爷爷白锡俊曾在这里干过厨师,白老爷子外号“飞老鸹”,在北院门一提起无人不知。上世纪60年代白锡俊还在楼北楼门口卖过疙瘩油茶、肉油饭。后来楼北楼换老板,变成现在仍在经营的慈悯楼饭庄。
另外,在北院门中间麦苋街十字口往南走不远有一条巷子,清代将它东段叫“古京兆巷”,西段叫“羊市”。辛亥后,将这条巷统称“西羊市”。我的朋友西安清盛斋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培慎说:1990年7月初,我外公、黎明泡馍馆创始人白福贤老人家高薪从天津聘请制作锅贴的大师傅到西安,指导我父亲刘葆光和我在北院门西羊市开办了陕西清真第一家锅贴馆,字号伊光楼,主营牛肉韭黄锅贴、生汆丸子汤、酸辣肚丝汤、八宝粥及醪糟。因为用料考究、制作手艺精湛、口味独特,赢得了回坊及广大市民的赞誉!每天顾客络绎不绝,排队的长龙在西羊市成为一道风景。
此处还有个老金家饭庄,在北院门很有影响,在楼北楼饭庄斜对门,我也曾进去吃过。2021年7月8日应白剑波邀请,在北院门老金家饭庄聚餐,有苏育生、商子雍等,受到老金家老板金波的热情款待。
有一件趣事啰嗦几句:进老金家泡馍馆见面寒暄时,老金家老板金波听我一开口,他就忙说:咱人来咧!咱人就是指自己人,这里意思为坊上回民。我忙答,我是汉民。他又说,汉民也是咱坊上人嘛!我口音可能和北院门一带人说话相似吧!
其实我在这里才住了五六年,可能出生地在离此不远的教场巷吧,让我的口音中有了回民味。
再说,老金家饭庄,最拿手的是水盆羊肉、牛羊肉泡馍、蒸饺等,炒菜也绝对正经忒色,尤其是芝麻里脊,色泽金黄,外酥里嫩,肉馅鲜嫩多汁,一个鸡蛋一张皮;红烧牛尾,色泽红亮,肉质鲜嫩。老金家菜品受金波的姐姐安元玲指导,安元玲为原清雅斋特级厨师和老孙家总厨,可以说有真传。
金波说,1993年老金家水盆还被收入《西安百科全书》。
1999年5月初老金家水盆搬到北院门现址。这里当年有个名叫“老上游”的百货店,亦是一家杂货铺子,还卖酱油醋以及文具、娃娃书等。白剑波说他当年就在这家铺子买过《闪闪的红星》《沙家浜》娃娃书。
曾经的老金家水盆羊肉,现在叫老金家饭庄,大门口挂的匾上书“清真老字号 老金家”为老书法家石宪章所题。整个老金家三层楼,规模大小正好。
北院门至鼓楼十字西边曾有家永信一食品店,地址为北院门100号,1918年创办。永信一食品店独家生产的招牌点心,叫蛋丝饼,算是名贵的清真糕点之一。饼面缠绕着一层黄亮亮金灿灿密密麻麻用鸡蛋做的细丝丝,如同黄色丝絮,故名蛋丝饼。吃起来酥软绵甜,入口即化,咬一口喷香,馅中也有玫瑰桔饼芝麻青红丝什么的,花生油调制,核桃仁裹饴糖。选料特讲究,真正是精心精制。色香味形都独具一格,我1966年在鼓楼对面西大街的迎春食品店打工,就常去永信一买清真糕点。头一次品尝蛋丝饼时的那种香劲,至今仍能清晰回忆起来。听说此饼是回民待客的最佳糕点,也是化觉巷大清真寺待客之精品点心。可惜的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修建钟鼓楼广场时被拆了。
西安的北院门美食一条街,说老实话主要是以各种小吃扬名的,那一街两巷的小摊点,数都数不过来,让人眼花缭乱,什么卤羊蹄、肉丸糊辣汤、水盆羊肉、牛羊肉泡馍、粉蒸羊肉、酸汤水饺、红柳枝烤肉串、锅贴、卤汁凉粉、麻酱酿皮等。还有一家卖腊牛肉的叫个“稀糊烂”,一听特别形象有感觉。不少老西安人,各地涌入的游人,大多是冲着这里价廉物美的吃食来的,把北院门变成了什么最火爆、最新潮的网红打卡地,故而才有了“到西安,不到北院门餐饮小吃一条街,等于未到过西安”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