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字数:1,888 2022年06月25日
    神木市第六中学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活动现场

    神木市第十一小学的古筝课

    神木市第十一小学的特色课

    神木市第十一小学教师辅导教学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可以说,教育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本,也是一方百姓未来的希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直以来是神木历届党委、政府关心的民生工程。
  近年来,神木市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学有优教”战略,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创新办学模式,在全力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同时,稳步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落实见成效,这些举措为切实解决神木教育领域有高原无高峰的现象,提供了有力的支点和良好的契机。
  优秀课堂展风采 教师赛课促提升
  在神木市第六中学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活动现场,数学老师崔慧慧正以《重复的奥妙》为题,为学生们带来一堂有趣的数学课,崔慧慧运用图形、音符、线条等符号表示重复问题,让学生体会简单重复的规律,在互动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生活中有很多与重复规律相关的事物,比如说凳子、椅子、课桌、书本、电灯、台灯等,学习了《重复的奥妙》这堂数学课,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求知的欲望。”这样生动又丰富的一堂课,让神木市第六中学学生张文昊获益匪浅。谈及当天课堂教学的整体情况,崔慧慧如此总结:“在今天的课堂上我设计了音乐、线条等不同的元素,让同学们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整节课同学们都特别激动,和老师配合得也非常好。”
  一番了解之后,记者得知,为进一步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神木市第六中学每学期都会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风采、观摩研讨和交流借鉴的平台,从而促进全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神木市第六中学对全体教师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的业务培训、邀请名师进校示范引领、同伴互助研课磨课以及教学大赛反思提升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全校教师的业务素养。下一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提升教师综合能力的各项工作,让教师们持续充电、更新理念,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在教育路上以新的才干、新的姿态,为神木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神木市第六中学副校长张金丽说。
  打造“第一+第二”课堂 推动教育健康发展
  除了提升教师教学综合能力外,神木市还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力点,聚焦于学校第一、第二课堂的打造。走进神木市第十一小学,恰逢课后延时服务时段。在古筝课上,学生们正认真地弹奏乐曲,品味着古筝的清音与韵律;在戏曲课上,学生们起范亮相,单剑指、双划手、跑圆场等戏曲动作做得有板有眼,一招一式戏曲范十足;在陶艺课上,指导老师正在给学生讲解陶艺作品的制作技巧,对于从小就喜欢手工陶艺雕刻的刘奕汐来说,她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每次上陶艺课我都非常高兴,这门课程不但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使我的审美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记者了解到,“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神木市第十一小学全面落实“5+2”模式下的“3+2”课后服务模式,每周一、周二、周四教师辅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进行拓展性学习。每周三、周五开展声乐、书法、足球等社团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同时,实现减负增效“双提升”目标。“我们通过课内统筹、分层梯度设计作业、星级附分以及布置课外实践作业等方式,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神木市第十一小学教师雒咪咪说。
  在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同时,神木市第十一小学还全力打造“第一课堂”,通过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校本研修、教师集体备课、开展课堂教学大赛等方式,多措并举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下一步,该校将通过创新作业管理、做强课后服务、改革课堂教学、创建智慧校园、推进评价改革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落实减负增效,实现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神木市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方面,做足了功课,下足了功夫,铆足了力气。
  今年,神木市坚持把教育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投入教育经费20亿元,推动鸳鸯塔小学、滨河新区九年制学校等5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八小、四中等9个学校改扩建,新增学位2500个;着力提升北师大、西交康桥、北大培文合作办学质量;支持神木职院完善办学功能,推进职教中心选址迁建,新增职业教育学位5000个;严格执行“双减”政策,提高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落实教师“减负20条”,大力引进名校长、名教师,健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多措并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艺术报通讯员 麻苗 刘毛毛
  全媒体记者 刘龙 张嘉懿 魏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