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
吕雪峰的书法
○ 邢庆仁
手札 21cm×14cm 2016年

草书自作诗 139cm×68cm 2019年

山水 68cm×34cm

手札 14cm×23cm 2016年

对联 180cm×34cm×2

  认识雪峰是先看他的画,再看他的书法。他的画生动鲜活、神采飞扬。书法天真烂漫、俯仰自如。我赞他,他嘻笑,表情里好像闻到了什么味道。
  在雪峰的书法册子里,写有“种德收福”四个大字。我很喜欢,写了几遍都没有写出那种样子。我反复揣摩字的意思,字产生于劳动,与生活发生着关系。从耕种到收获,是农民的愿望。把丰收的场景记录下来,就是字、就是画。前者收获了庄稼是福,后者收获了思想也是福,书画从最初的实用变成了艺术。
  书画生长于大地,但书和画是要挂在墙上的。画家深入生活叫写生,书法也应该写生的,这是最基本的功课。如果临碑临帖是学,那么写生就是问,问生活要精神,问生活要灵魂,书画有了灵魂才能回到故乡。
  记得有年冬天,我在陕北写生。睡了一夜醒来,推开门好大的雪,满树满院,漫山遍野。走,踏雪去,我们一行爬到山坡,看到秋后庄稼的身体还有枝叶伸展在雪地上。谷子地里的谷秆茬儿、玉米地里的玉米茬儿就像一篇自然的书法杰作,充满骨气和光明正大之气,晶莹通透。我想雪峰有过这种感受,有过与大地亲近的地气,因为他的书法作品已显示出了这一点。
  书法最诱惑人的在于表达思想。我们读颜真卿的《祭侄稿》、王羲之的《兰亭序》、苏东坡的《寒食帖》,无一不是真实情绪的流露。中国书法正是用这条线伴着生命,伴着人间的冷暖一路传递的。
  吕雪峰的书法呈现出文化状态的饱满与视觉状态的自由、简约,具有文人化典型的特征,但又不同于传统文人化的模式,他显得更为生活化、本真化。
  历史是文明的记忆,文化记忆源于胃口。我们首要的是保护和继承,这是文化发展的资本。只要我们还在用筷子吃饭,书画的脉络就不会间断。因为筷子和毛笔正是这种延续的桥梁,筷子把饭送进口里,毛笔把要说的话记在纸上,这就是我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