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
世界图书日: 献给爱着阅读的你
  今天,我们再次迎来一年一度的“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在这个关于阅读与书籍的节日里,《文化艺术报》邀请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共同谈读书、谈生活。他们之中,有著作等身的作家,有新闻出版行业不同岗位的从业者,有教书育人的灵魂园丁,有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乡村女性,有依靠阅读放飞心灵的普通工人,还有借助阅读扶智扶志的驻村干部……
  无论何种身份,阅读都在滋养着每一位读书之人的心灵。恰如作家弋舟所说:“喜欢阅读的朋友是有福的,人生如果要找到一个不会背叛自己、永远对自己有益的事物,那一定是阅读。”



  作家、《延河》副主编弋舟:
  读书需要“耐烦”
  阅读对我的意义非常重大,对于作家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只要觉得开卷有益,就是好事情。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建立起阅读习惯就可以。通过阅读、通过书籍,人类传递着数千年来宝贵的精神经验乃至与自然界与世界斗争的经验。你可能读过很多书,虽然可能很难记清楚每本书具体的内容与情节,但只要读过了它,并且它当时给你带来了感动,它就一定会在你的精神世界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一段时间内,读书对普通人起到了娱乐的作用。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满足我们娱乐需要的渠道非常多,比如电影、电视、短视频……这使得读书在满足人类娱乐方面的优势在一天天变小。人天性爱玩,需要娱乐,这时候让你放弃更为刺激的娱乐生活,安心地读一本书,这就需要“耐烦”。
  这些年我参加了很多城市的读书活动,我的直观感受是,相较于北方其他城市来说,西安有浓厚的阅读氛围,它是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的城市,市民的阅读热情不输于全国经济领先的城市。
  喜欢阅读的朋友是有福的,人生如果要找到一个不会背叛自己、永远对自己有益的事物,那一定是阅读。



  书法家、长安大学教授张红春:
  读书塑造“更喜欢自己的我”
  读书 、临帖、生活,是父亲的嘱咐,也是我今生的课程安排。
  没有慧根,没读多少书,但尽本事多读书,有用无用的都读,读自己喜欢的书。能只读自己喜欢的书,也是人生一大幸事,不功利,只得些意思。读了不一定就能记住,而终觉没白读。倒没有变得“聪明”起来,似乎更糊涂了些,却似乎也更喜欢自己了些。读书让自己欢喜,也即终生寻找和塑造那个更喜欢的自我。昔日写过一首诗,《雨中读书得句》:“就雨将茶读好书,佛经随喜复心初。旷然天地明如洗,不让阴云蔽旧庐。”读书使人心境旷朗。北大一位校长说过一句话:“你触碰过的那些文字,会在不知不觉中帮你认识这个世界,会悄悄地帮你擦去脸上的肤浅和无知。”用阅读来擦拭岁月落在心头的灰尘,让自己越来越干净。
  天地无涯,人生渺渺。能读先贤文章,临写他们留给我们精彩绝伦的书法作品,来生发我们美好明朗的心境,也是难得的福报。蜉蝣之翼,采采衣服,苔花牡丹莫论高矮,一样绽放出自己在世间的姿态。生活本就是诗,读书是诗,写字是诗,赏花是诗,想思是诗,洒扫入厨亦是诗。活着,就活在诗里。



  榆林市公安局一级警长、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苏丽:
  阅读是治愈心灵的良药
  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了阅读是疏解忧伤的心灵之药一说。尤其是对于个人的滋养和疗愈力量,我感受颇深。2014年8月3日,我被诊断为“声带癌前病变”,需要完全噤声的治疗,否则将有可能永久失声。我把内心会变成哑巴的恐惧和痛苦全部发泄到电影《黄金时代》和萧红的《呼兰河传》里去了,从此对萧红的迷恋一发不可收拾。结束第一疗程后,我便飞到了哈尔滨。行走在能见度不到5米的茫茫大雾中,又辗转近5个小时的车程,一路颠簸至呼兰河县的萧红故居。第一眼望见萧红白玉雕像时,我涕泪纵横!深夜,我为萧红创作《为你而来》,后来发表在《青年作家》杂志上。第二疗程开始,我一边做治疗,一边用软笔手抄全文14.4万余字《呼兰河传》。用时55天,共写13册,491页。这是我在治疗期最有力量的陪伴和疗愈。
  我的新书《光景》是一本25万字的纪实文学作品,是我参与中国脱贫攻坚战七年的见证、践行和记录。我也曾在网络有声平台上录制语音节目让农民朋友们听,希望通过读书来培养和熏陶农民读者群体。如果说萧红的《呼兰河传》治愈了我,那么我的《光景》也治愈了贫困户刘付生一家。去年,我把书送给了他的孩子们,没想到孩子们不约而同都写了读后感,班级的同学们也纷纷动笔,这样的阅读和写作的场景于作者而言,是何等的感动,也弥足珍贵。我坚信:穷若是病,爱可以治。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叶峰:
  阅读扩展生命的广度与深度
  碎片化时代,我们获取的都是即时、实用的信息,它很难给心灵带来触动,但读书不一样,人一生能够发生关联的都是周围的亲朋好友、长久居住的城市,虽然通过旅游能扩展人生、增长见识,但是读书不用费那么大劲儿,却能达到相似的效果。一本书能为你打开一个世界,带你进入历史的世界、艺术的世界,这相当于延展了你生命的广度与深度。
  传统的观念认为读书是私事,很多人不愿意跟人分享,但《人类简史》的作家尤瓦尔·赫拉利曾说过:“我们今天这个世界之所以不断地进步就是因为人类不断地交流分享。”分享对别人有帮助的事,在交流分享过程中大家都受益了,这就很好。
  商业文明冲击下,读书没有以前那么常态化了,所以当下我们鼓励倡导人们多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社会要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鼓励大家抽出时间静下心来读一读书,坚持读好书,读那些经过沉淀的经典。读书之于“小我”,它能增加知识,又能涵养心智。读书之于“大我”,那便是通过提升自我认知,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陕西省委宣传部原二级巡视员王新民:
  书报刊亟待加强出版质量管理和检测
  从小痴爱读书,但故乡大荔农村图书极少,到处寻书看。有幸赶上恢复高考上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饱读古今中外经典,受益终生。大学毕业后先后从事图书编辑、出版管理等工作,除编辑、创作众多作品外,还参与“三秦书月”启动仪式,建设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和机关书屋等多种阅读活动,为建设书香社会、推进全民阅读添砖加瓦。
  从业多年,略有心得: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提高,追求高品质精神生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主要目标。如何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精神生活的追求,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旋律,也是新闻出版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在从事出版物审读工作中也发现,书报刊仍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亟待加强出版质量管理和检测,提升出版工作者的素质和水平,出版更多的内容精湛、设计精美、印刷精良的优秀出版物。同时,面对新媒体和自媒体的挑战,要进一步加大对纸质出版物和实体书店的支持资助,使新闻出版业有序健康发展。此外,加强版权的保护和对出版物市场的监管,使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科学、正版光荣、盗版可耻的社会氛围,久久为功,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文化强省目标亦指日可待。



   国家一级导演、陕西实验话剧院副院长仝斌:
  “悦”读点亮人生
  作为戏剧导演,阅读便是不得不面对的“必修课”,更是“体验”不同生活最有效的途径。虽博览古今中外或多而不精,却不得不承认陕派文学对我的影响既深又远。从《创业史》《人生》《平凡的世界》,到《根据地》《主角》《喜剧》《拂挲大地》,它们书写了粗犷豪放、深沉厚重、内敛细腻、民风淳朴的三秦儿女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一部部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激励着我不为困苦所屈服,不为艰险而低头,不为磨难所吓倒。
  读好陕西故事方能讲好陕西故事,以戏剧之名“圈粉”海内外,展示陕西亮丽的名片,这是戏剧本土化、艺术地方化的一种新的追求和探索。见字如面,阅读像跨越时空般地穿越在另一个世界,让“躺”下的文字“站”了起来,如同体验、体会、体味字里行间的时代和人物心理的世界,如同你活了千百遍,又像活了千百年。
  在这文化产品丰富多元的时代,我们或许该重新拿起落满灰尘的书,翻上几页,寻觅苦难的释怀,找到人生的密码。



  榆林传媒中心记者强继霞:
  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
  出身农村,差点被定成娃娃亲,父辈重男轻女……通过读书、通过知识,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从小爱读书爱学习,可是小时候,除了课本,几乎没有课外书籍。我就会认真看母亲煮完挂面后扔掉的挂面纸,因为挂面纸多半是报纸包装,只可惜残缺不全。初中毕业那年,我先后收到神木中学和省级重点中专院校陕西省粮食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中专能分配工作,父母就让我上了中专。但一年后,父母听说中专毕业不再分配工作,便没有意愿继续供我读书。情急之下,我写了一纸入学申请书,找到时任神木中学校长的徐宝彦先生。这位生命中的贵人不但收留了我,还给我减免了部分费用,并安排我在高二文科预科班就读。上了两年高中后,我独自在乡镇政府和民政部门共申请了一千元救济款,开启了大学生活,最终在爱心人士的资助下,完成了西北大学的本科学业。
  读书除了改变了我的命运,还让我成为弟弟妹妹们的榜样!家族里目前有堂弟堂妹两个孩子在西安交大上学,去年,还有一个堂妹考北大硕士研究生仅毫厘之差,被调剂到了复旦金融学专业,却因父辈观念和经济原因,没能继续深造。
  读书,让喜欢文字的我从事了记者职业。工作15年来,获得过全国报纸副刊三等奖、中国报业协会城市党报一等奖以及省市级各类奖项近30项。目前,依然为讲好榆林故事、传播榆林声音而努力。



  电力职工冀卫军:
  阅读的收获,远远超越我的付出
  电力作为我国最大的社会公共服务行业,服务对象遍及千家万户,数量巨大,但真正与客户直接打交道的人,却非常少,除了少数营销和窗口服务人员外,大多数人都从事与电网、设备和网络的日常运维、检修、调控和建设等内部循环的管控工作,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1995年,我大学毕业进入供电企业,从事电网设备运维检修、建设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和外界几乎是绝缘的。最初,我阅读仅仅是为了填补工作之余的精神空虚,但真正爱上阅读后,它给予我的收获和回报,远远超越了我的付出和预期。
  通过阅读,我了解了世界各国不同的人文、历史、政治、社会、经济形态的变迁和传承,不同作家、诗人多姿多彩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和世界,汲取不同人的生活和人生智慧与经验,丰富和积累自己的知识储备,锤炼和完善自己的阅历与品格,让自己从容面对和化解日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家庭中的问题和困难,人生健康而富足,生活充实而快乐。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 薛鑫 倪尧 吴汉兴 刘青
  (更多精彩阅读故事,请关注“文化艺术报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