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篇·在乌拉尔山脉(上)
乌拉尔山脉是欧亚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北起北冰洋喀拉海的拜达拉茨湾,南至哈萨克草原地带,绵延两千多公里,介于东欧平原和西伯利亚平原之间。乌拉尔山脉西坡较缓,东坡较陡。山势一般不高,平均海拔五百米至一千二百米;亚极地一千八百九十四米的人民峰是乌拉尔山的最高峰。山脉的宽度为四十公里至一百五十公里。中段低平,成为欧亚两洲的重要通道。乌拉尔山脉还是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同东坡鄂毕河流域的分水岭。
进入高加索山脉以后,这里的山形水势,这里的气候特征,这里的茂密森林和广阔草原,这里的清冽甘甜的空气已经完全是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寒流所形成的造化之物了。中亚草原的那阳光炙烤、空气干裂的内陆气候和赤地千里、飞沙走石的地表特征,现在随着我们的行程已经被抛在了身后。
而接下来,我们行走的乌拉尔山脉,它的东西两翼,一翼接受北冰洋的季风吹拂,一翼接受地中海和大西洋季风滋润,它的植被更为茂密,河流和湖泊更为众多,两翼的草原伸展得更为辽远,在欧亚大陆这坦荡的一望无垠的草原上,乌拉尔山脉给了它纵深感和厚重感。前面我们说过,高加索山脉像一柄带鞘的腰刀,横亘在里海与黑海之间,大致上呈东西走向。那么乌拉尔山脉,它的走向则像竖起来的带鞘的腰刀,也就是说,和高加索山脉形成一个“丁”字形,平铺在广袤大地上。不过这是一个倒着的“丁”字形,那一竖杠是乌拉尔山,那一横杠是高加索山。
乌拉尔山脉自遥远的北冰洋而来,它北起北冰洋喀拉海的拜达拉茨湾,两千五百公里向南延伸,直达里海与黑海地区,末端直抵哈萨克草原地带。乌拉尔山脉中分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是欧亚两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的最高点位于其北部的人民峰,高一千八百九十四米。是的,不算太高,典型的平原地貌上的山脉。地理学上把这叫中山或者低山类型。
在漫长的地质史上,乌拉尔山地区原先是一个大地槽,那时候的欧亚大陆是被大地槽分隔开的。到距今约二亿八千万年后的石炭纪末期以后,经过翻天覆地的地壳运动,大地槽隆起,演变为山脉,然后又几乎被风化侵蚀所夷平,最后又垂直隆起成为欧亚大陆之间的界山。
有条条河流从乌拉尔山流下来,乳汁般地滋养着这块大地。前面我们提及注入里海的有一百三十多条河流,它们一半来源于乌拉尔山脉,另一半则来源于高加索山脉。其中第一大河伏尔加河,第二大河乌拉尔河,就发源于乌拉尔山。而第三大河捷列克河则发源于高加索山。
伏尔加河有两个源头,东源即发源于乌拉尔山西坡,被称为卡马河。东西向横切俄罗斯中部丘陵地带的西源,则被认定为伏尔加河正源。作为欧罗巴大陆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伏尔加河的流域总面积占了东欧平原的三分之一(一百三十六万平方公里),穿过俄罗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仅从这点来看,也能看出伏尔加河对俄罗斯的重要。俄罗斯人也因此把伏尔加河称为母亲河。
伏尔加河与卡马河合流之处,位于今天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境内,合流之后的伏尔加河,开始向南穿越南俄草原,并最终分成两股注入里海。就地缘政治地位来看,今天鞑靼斯坦共和国的首都,河口附近、伏尔加河河畔的“喀山”,与圣彼得堡、莫斯科处于同一等级,这三座城市是俄罗斯三大历史名城。很显然,伏尔加河-卡马河河口地区能够受到这样的重视,得力于它在整个伏尔加河流域中的枢纽地位。斯拉夫人要想控制伏尔加河流域全境,仅仅渗透到上游地区的莫斯科,肯定是不够的。
喀山市处于俄罗斯的中部、鞑靼斯坦共和国的西北地区,西接楚瓦什共和国和马里埃尔共和国,距离莫斯科市七百九十七公里。喀山位于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中游左岸,伏尔加河与喀山河交汇在喀山城东,城市被青山环抱。喀山河自北向南穿城而过,最终在喀山的城东与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交汇。
当这只双头鹰的一个头对着西方的时候,乌拉尔山、高加索山两座雄伟的山脉做它的依靠。而这个双头鹰的另一个头,对着东方的时候,喀尔巴阡山以及东欧平原,以及乌云翻滚的里海、波罗的海做它的依靠。
“鞑靼”这是个明显的带有异族属性标签的称谓。它告诉我们斯拉夫人对这一地区的整合还够不上彻底。事实上,这个重要的地缘枢纽一直以来,都在接受着来自亚洲的影响,那最早占据于此的就是呼拉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