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单下来了,看完着实吓了一跳,居然成了“三高”人物。血压、血糖和血脂像是约好了似的,蜂拥着过了临界点。大夫说,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用药控制。降压降糖降脂的药开了一堆,感觉自己成药罐子了。从此,吃药便成了每天必做的功课。
凡夫俗胎,得点病是正常的,有病吃药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是这门功课完成得实在不咋地。有做得好的时候,也有做得差的时候。因为吃药有讲究。有的药需要在饭前吃,有的需要饭后服用,还有的则是要求在吃第一口饭时与饭同时吃下。做得不好的是最后一种情况。总在饭点上忘了吃药。一日三餐,筷子一上手,饭就进嘴里了,吃药的事儿忘得一干二净。多数情况是饭吃了一半才想起来,这时候我会拍着脑门,边把药往嘴里送,边自言自语道,咋又忘了。
为了长记性,想了不少办法,先是把药放在显眼的地方。家里饭桌、办公室桌面、衣服口袋、随身的挎包,凡是能抬眼看见、伸手够得着的地方都放上,就这样,也还有忘的时候。再后来求助于他人提醒,家里求老婆孩子,单位找同事提醒。自打有了这些措施后,情况大为改观,忘记按时吃药的次数减了不少。总感觉在吃药这件事情上自己像个孩子,记吃不记打。
为吃药的事儿没少生气。先是生自己的气,气自己忘性大;后来又怪罪生产厂家,为啥定这么个规矩,让人吃饭都不安生;偶尔也会生家人的气,嫌她们不提醒我。记得,有个周末,下厨忙了一桌子饭菜,不知是晕了头,还是高兴过了火,竟又忘记了吃药,娘俩谁也没提醒。我有点不高兴,嘟囔了几句。媳妇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在家挂个横幅吧,写上:我要吃药。咋样!她一句话把大家说乐了。我听后则是一喜。虽是气话,却是个好主意。搞个标识,只要一拿筷子就能看见,不就省事啦。用啥做标识好呢?不能真的拉横幅吧。
一天,在家里
翻腾东西,发现件木制小玩意儿,是个卡通形象的留言夹。基座呈鼓状,被漆成了天蓝色,高度约有两公分,直径差不多也是这个尺寸。小鼓的中间插着一段弹簧,弹簧顶端支着一个淡黄色的留着俩小辫子的胖娃娃头。捏一下娃娃的下巴,娃娃头的上部便会张开,手一松又会合上,留言条可以夹在其中。我把留言夹放在桌子上端详了会儿,发现胖娃娃略斜着头,一副俏皮样儿。想不起来什么时候买的了。看了一会儿,有了惊喜,如果把一板药片夹在上面,不就解决了标识问题吗。我试了试,真的不错。看来世界上就没有没用的东西,不过是没有发现适合它们发挥作用的机会罢了。自从用上了这个小东西,每逢在家吃饭,坐在饭桌前便一眼能望见那个小家伙正笑着看我,仿佛说,别忘了吃药哦。
人的健康分为两种,一种是肉体方面的,也就是身体状况。比如,感冒发烧,头痛脑热等大大小小的疾病都会影响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一生也是同病魔不断斗争的一生。斗争的方式无外乎养生与吃药。另一种影响人健康的因素是人的精神层面出了状况,或者说是灵魂出了问题。随着医学的进步,肉体方面的问题终究会有办法解决,但如果一个人得了精神层面的病,恐怕就难治了。
每当想到这个问题,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两幅画面,一个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小说《药》,文中人们争着抢食蘸血馒头的场景,另一个是日本电影《追捕》中,横路敬二在精神病院被灌药的镜头。真是百思不得其解。愚昧与贪婪是一对双胞胎,是隐藏在人们灵魂深处的大病。有时发现,得这种病的人还不少。这世上有治灵魂的药吗?我相信应该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