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
丝绸之路千问千答(连载51)
○ 高建群


   中国篇·三个陕西人:两个古人一个今人(下)
  老李开着车,在喀什市区转了一圈,后来车停在了一个十分宽敞的广场上,广场的正中间有一尊毛主席的塑像。毛泽东穿着呢子大衣,器宇轩昂向街头过往人群挥手。
  老李说,每一个到喀什的游客,都要到这里照相留念。你既然来了,务必要照一张的。
  接下来去的地方是盘橐城。这是西域都护府班超,当年在这里修筑的兵营,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大门是锁着的。大约是那个法院公务车牌的缘故,又大约是因为我们人人都长得像班超的缘故,门卫没有刁难我们,登记了一下,打开了这个园子森严的铁门。
  三十六勇士的塑像停在那里,分列两旁。我们一直走到顶头,一个历史人物,我们的乡党,定远侯班超一身戎装,手按宝剑,立在那里,掮一天风霜。我轻轻地走上前去,挥手向他致敬。我在那一刻想起他的许多故事,他投笔从戎的故事,他率三十六勇士楼兰城火烧匈奴使团的故事,他担任西域都护、经营塔里木盆地三十余年的故事。他是长安城西郊之地兴平邑人。西安城往西二十公里,是咸阳城,咸阳城再往西二十公里,就是如今的兴平市了。
  站在班超像前往下面看,那分列左右的三十六勇士,也个个身披铠甲,金刚怒目,手中的兵器仿佛还在鞘中飒飒作响。这是一些陕西人——关中、关东、关西一带出的大汉。关西大汉,击节而起,慷慨悲凉,说的就该是他们吼秦腔时的情景了。民谣说,山东的响马直隶的将,陕西楞娃站两行,这该也说的就是如今站立两行的他们了。
  这三十六勇士的雕像上,都铭刻着他们的名字。离开这里的时候,我屏住呼吸,从一个又一个雕像前走过,轻声念叨着他们的名字。
  雕像个个都是盆盆脸,碌碡腰,大屁股,典型的陕西人、甘肃人的形象。陕西所属的雍州那时候很大,如今的甘肃、宁夏、青海都属它辖管。
  离开盘橐城时,刮起了小风,下了几滴带土星的雨,我说,这张骞公园在疏勒县,离城太远了,就不去了吧。热情的老李说,你一定要去,你是陕西人,去看一看咱乡党,说不定,张骞老人家正眼巴巴等着你的到来呢!我说,也对,为了这次行程,我行前还专门去汉中城固的张骞墓拜谒过。
  老李开着他的车,出喀什城,顺着一条宽阔的公路,一直向西北,大约走了有不到四十公里吧,疏勒县城到了。穿过县城,前面有一座占地面积很大的公园,这就是张骞公园。
  游客很少,我们从安检门经过,便来到公园中央那个高大的张骞雕塑跟前。这个号称“凿空西域第一人”的历史人物,博望侯张骞,立在一片蓝天白云下,眉头紧锁,满脸沧桑,手持一根节杖,正沉浸在自己的命运中。我有些双目潮湿,而这潮湿的原因,大约是因为小风将沙子吹进眼睛里了。张骞用他的双脚行走,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让中国人知道了世界很大很远。这大约就是汉武帝封他为“博望侯”的含义吧。
  我对雕像说,我们的行走,正是用脚步向道路致敬,向开凿这条道路的伟大的先贤致敬。张骞开拓的这条道路,历史上叫它“西域道”。正像关中道、陇右道、河西道、楼兰道等这些称谓一样,“道”好像比“路”显得更厚重和凝重一些、仪式感一些。
  晚上回到其尼瓦克宾馆以后,我将宣纸铺在地毯上,为这位热情的李法官写了一幅字,写的是“西域雄风”这四个字。
  李法官,名叫李百让。我对他说,班超经营塔里木盆地三十余年,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加起来时间也是三十余年,而老李,在喀什,你也三十余年了,你也可以称“西域雄风”了呀!
  当然,他们是大人物,神一样的存在,而你是小人物,吃瓜大众。
  戈壁滩上猛烈的风会很快地将你浅浅的脚印抹平。然而,历史教科书需要大注脚的同时,也需要一些小注脚呀,如果没有这些小注脚,历史会显得很空洞,让人难以捕捉。我的话令老李感动。他说,他已经打了报告,也许很快就回到西安了,见上他的老母亲了。他本来想请我吃一次地摊上的烤肉,那个烤肉摊大约很有名。可是他的手机不停地响,是那些约好要他针灸的人,坐在他家沙发上打的。我说,你走吧,后会有期。
  第二天早晨,天色未明,我们离开其尼瓦克宾馆,离开喀什噶尔城,继续我们的旅程,接下来要翻越帕米尔高原了,前方在等待着我们,呼唤着我们。这是二〇一八年九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