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古城有古槐
○ 张亚宁


  安定古城的城墙上有一棵古槐,像一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安定。
  古槐是对古老槐树的通称,在北方的寺院、古村落、窑洞群周边尤为常见,或耸立挺拔,或粗壮繁茂,总给人一种神秘感。长在安定古城墙上的古槐实属少见,充满沧桑岁月的一棵古槐成为许多人思考的一处奇景,至于槐树属于哪一类,没有具体考证。
  我是从安定古城的西门进入的,车子停靠在了马路边,在导引员的带领下排起队。抬头望去,映入眼帘的是经“绣花”式还原的城墙,古色古香,虽然时过境迁,但雄风犹在。我倒没有迫切登上城墙远眺古城全貌,又一次被古城墙上的槐树深深吸引。
  安定古城距离红都瓦窑堡不到15公里,因爱好、工作诸多原因,常到安定古城,面对城内的多棵古槐,我倒觉得没有什么稀奇,偏偏对长在城墙上的古槐情有独钟,时常观望关注,多了不计其数的思考。猜想这棵槐树是当时做官者亲手所栽,还是飞播种子自行繁衍成长?栽植成长作为传递信号之树,还是填补城墙美景的一棵树?越是想得多,越觉得这棵槐树独树一帜,越加神秘。
  不经意间,我随游客已到城墙脚下。远远望去,数米高的枝干粗壮发黑,波纹极其深厚,纹理规则不一,从底部长高一米左右,分成两枝主要枝干,呈“V”字形分开后并未直插云霄,而是结实地成长起来。我们抵达安定时,正值仲夏雨后,空气清鲜,枝叶锃绿,一树绿色与古城墙形成鲜明对比,有些分不出是谁依恋了谁,谁陪衬了谁,似乎少了其中之一,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缺陷。
  其实,这棵古槐最具魅力的季节不是夏秋,而是冬春。古城的夏季草木青绿,鲜花盛开,与陕北大地景色相同,来陕北也罢,来古城也罢,秃山荒岭、漫天黄沙的历史一去不复返,看到的是满眼绿色,清澈的河流,很难感受到黄土高原的魅力。待槐叶脱落,枝干孤独,野草枯萎,寒风刮过,在充满沧桑岁月的古城上,方可凸显出一棵树的刚毅与独特。
  拾阶而上,很快就到了西门入口,古槐就在西门的上侧,抬头仰望,绿油油的古槐长势喜人。同行的客人对此十分惊讶,更忍不住观望这棵槐树的独特之处。陪同人员介绍,安定古城是陕北目前保存最好的宋明古镇,自隋唐起即为边关要塞,元朝开始设县,历代为当地政治中心。城周围城墙属明代古城墙,较多段落保护完好。
  每次去安定古城都有新的收获,不同的感受,但我还是情不自禁地仰望这棵槐树。我常想,这棵槐树下走过达官贵人,来过村夫俗子,来来往往,风风雨雨,唯有古槐从未离别,守着这块土地。安定古城的名气或许没有其他的古城大,但是它是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少见的奇景给安定古城增添了别具一格的风景,成为安定古城的见证者之一,过去的辉煌与衰败,一棵槐树看得清楚记得明白。我们无法与槐树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只能面对这棵树用心去品味古城安定的历史。很简单地分析一下,一棵槐树从出生到成长,要经过多少年,经历多少风雨,才能健壮地成长起来。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肯定保护古城的重要依据,要是没有精心的呵护,多的是破坏,何谈一棵古槐顺利成长,何谈一棵长在古城墙上的槐树。
  秦代以美好祝愿之义取名“安定砦”,北宋宝元三年(1040年),置安定堡。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升安定县。1942年5月,为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将县城迁至现在的瓦窑堡,改名为子长县,安定县降格为安定镇至今。时下,安定书院、民国县衙、史唯然故居、明清窑洞等全面建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到此探古寻幽,行走古城街道,穿梭各条巷道,走进明清所建院落,仰望窑洞县衙……回头再仰望古槐,细细品味,古城魅力不言而喻。
  安定古城墙上的古槐是安定的标志之一,凝聚着安定城的历史沧桑。站在安定古城,放眼望去,古槐十分显眼,犹如义务守门卫士,凝望着远方,守护着安定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