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是世界文学殿堂的一部不朽之作,小说凭借非凡的魔幻现实主义魅力吸引了人们的狂热解读,不断地被发掘出多重意蕴。作者使用一种深沉凝重却不失活泼的笔调为世人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图景,借马孔多这个身处大泽之中、与世隔绝的虚构小镇表现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程。在小说中,“孤独”围绕着每个角色,围绕着布恩迪亚家族,更是围绕着拉丁美洲,围绕着整个人类。
《百年孤独》塑造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无一例外都被打上了“孤独”的烙印。孤独笼罩着灰暗潮湿的热带雨林,让每个人都看不到希望的曙光,继续在永恒的孤独中挣扎。但是,不同的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的孤独形式不同,有的人甘愿服从命运的安排,有的人深处孤独浑然不知,有的人则不甘孤独而奋斗终生。
除了每个个体命运的孤独,《百年孤独》生动地刻画了布恩迪亚家族的众生相,着力揭示了这个家族中无法为外人所理解的孤独精神。正如小说中所述:“布恩迪亚家族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独神情,长大后,他们都试图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独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动总是归于挫败地沮丧,他们又以不同方式,一个个陷入更深沉的孤独之中。对他们来说,孤独仿佛是一种神秘的命运,难以抗拒。”在小说中,每个人物都有着高度相似的名字,就像他们高度相似的命运。也许每个人在出生时就注定有着和前辈相似的孤独命运,所以才延续了这样百年孤独的家族。
孤独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宿命,如同遗传基因一样无法改变。霍塞·阿卡迪奥曾跟随吉卜赛人四处流浪,但当年老疲倦后还是回到了家乡;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南征北战,与17个外地女子生下17个男孩,但他还是选择回到家乡重新拾起炼制小金鱼的手艺;乌苏拉有机会远赴重洋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但却固执地不肯离去。书中的这些角色冥冥之中都被家族的“孤独”烙印所牵引,永远无法逃脱。可以说,对于布恩迪亚家庭来说,孤独就是一种因无法通往世界、无法脱离家庭的阴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产生的绝望与冷漠。
从表面上看,马尔克斯的这本小说描写了布恩迪亚一家七代人的兴衰史。但实际上,从布恩迪亚家族的变迁史中能够看到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文化缩影。拉丁美洲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经过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和文化入侵,从原始社会状态走上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状态。小说中布恩迪亚迁徙到的小镇马孔多,正是整个拉丁美洲的缩影。马孔多从建立、在封闭中发展到在封闭中消亡,便是拉丁美洲百年发展的真实写照。
以前的马孔多是一个处于原始社会状态的封闭小镇,法官带领军队驻扎后,整个镇子发生巨大变化,出现了电话、火车、电灯等新奇事物,事实上这象征了拉丁美洲十六世纪以后的文化变迁。欧洲殖民者入侵以后,抢夺了当地人的财富,同时各种肤色和宗教信仰的人也进入了拉丁美洲,使这片土地上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出现了巨大差异,以哥伦比亚为代表的黑暗统治者便是当时的社会现状。这些社会现实被作者巧妙地安排在《百年孤独》整部作品中,体现了时代的孤独感。
除了科技,拉丁美洲的文化也受到西方殖民者的禁锢,使他们在思想上对西方殖民者绝对服从。整个拉美民族都在孤独的包围中,人们通过掩耳盗铃般的失忆和遗忘避免体会真实彻底的孤独,重复的行为、集体的失眠症和健忘症等是这种孤独的外在表现形式。
马尔克斯以精妙的笔触展示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各个角色的百年孤独,描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烙印,描述了拉丁美洲百年发展的孤独。孤独是痛苦的,是难以忍受的,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肉体上的孤独,都令人煎熬痛苦,但是,孤独并不可怕,只要人们以爱救赎,团结起来就能够打破孤独,走出孤独的怪圈,拥抱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