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
我与陕人社往事点滴
○ 王吉呈
    《在风云突变的年月》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在风云突变的年月》陕西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2月版

    《在风云突变的年月》未来出版社1987年10月版

    王吉呈

    2019年12月6日,王吉呈(中)与儿子王明军(右)、孙女王瑄(左)在王明军执导的电影《黄河入海流》首发仪式上的合影

    本文手稿




  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人民出版社在三秦大地成立,七十年风雨征程,七十年硕果累累。几代出版人为了陕西的出版事业呕心沥血默默奉献,几代出版人为了神圣的出版事业兢兢业业努力付出,推出一批又一批的精品佳作。
  在陕西人民出版社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陕西人民出版社联合《文化艺术报》全媒体举办“我与陕西人民出版社这70年”有奖征稿活动。来稿请发送至sxrmcbs70@126.com。

  “文化革命”暴风骤雨的激烈过去几年后,文化部门渐渐恢复业务。我们西影编辑室和陕西人民出版社(简称陕人社)文艺编辑部重新开启交流。这时,我曾编写过两个连环画脚本,一是幼儿读物,合作者叫董惠玲,她是西安南郊工厂的女美工;一是少儿读物,讲李自成、张献忠双雄会的故事,绘画由西影的美工师钱运选担任。
  在此期间,我与刘善继、陈策贤、文大家、郭洛夫等交流较多。他们是陕人社的老编辑,都年长于我,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那种甘做踏脚石、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优秀品质。
  邢良俊,“秦岭文学”丛书编辑。我难以想象,她那瘦弱的肩头怎能承担起这么沉重的负担,然而她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不能不让大家佩服!她十分敬业,认真负责,对作家满怀着诚挚。这不只是我个人的印象,几乎是我们陕西小说作家群的共识。她为我编的小说集《女御史》,选目确定后我便撒手不管了,可她又从《文汇报》副刊上发现了我的一篇小说《陪嫁》,觉得颇有新意,便补充进去。稍后又建议可否请人写篇批评文章,于是我请西北大学刘建军先生写了,作为序言。一个处处为作家操心的编辑,永远是受作家敬重的。
  赵炳坤是我的校友。他编辑视野开阔,在重视陕西小说创作的同时,又注视到我省影视发展的新气象。他为我们编辑了一本剧作集,曰《小说·诗·影视》。他在编余也写小说,代表作是《慈禧西逃》。后来陕西省委组织作家艺术家兼职,我去咸阳文化局,炳坤去咸阳宣传部兼副部长。他比我有胆识,敢于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他原想写一部文艺改革小说的,可惜壮志未酬,英年已殁。
  孙见喜原在南郊工作,与我很近,我们经常一起讨论小说写作和省内外创作形势。他进步很快,后来从企业调入陕人社文艺部。他为我编辑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取名《西部刀客》。他的本意是想为出版社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惜我笔下生涩,不够精彩,未达到预期目的。这是我有愧于孙君,也有愧于出版社的内疚,迄今未能弥补。见喜的小说写得很好,我曾有诗赠他。诗云:“昂首阔步志气高,商多文秀君雄豪。开展文卷细品读,三分秦声七分骚。”
  刘成章,以诚为朋友们共许——热诚、真诚。在他主编的大型文学期刊《文学家》上,刊登过我的电影剧本《生人妻》,还有同名小说。后来我从该刊上发现了张贤亮的一部中篇,认为可以改编成好电影,于是替改编者写了一稿,推给上戏。这就是由那时还是新秀的黄建新执导的著名影片《黑炮事件》,该片既是西部影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第五代导演的名作之一。为此我也有两句诗:“人生赚吴几只猴,黑炮赢张三鞠躬。”前一句说的是帮吴天明的忙,且不去说。后句说的是张贤亮和他的朋友,在西北作家会议上我们首次见面,大作家真的对我鞠了一躬,令我感动,诗云“三鞠躬”是夸张。
  我与郑定于老师为陕人社少儿部写过一个小册子,名《在风云突变的年月》。这是个关于“西安事变”的历史故事,我们用了心的,据说反响较好,曾再版过,后来又获陕西省出版优秀作品奖、陕浙鄂赣四省图书优秀作品奖。编辑姓孙(编者注:孙忠多),一位青年朋友,为了改稿和校对,穿梭于城里和南郊,不辞劳苦。当时我只亲切地叫他小孙,竟未问过他的大名。四十年过去,当年的小孙也该变成老孙了吧。
  说了小辈的,再说一位老辈的。
  刘梦溪,陕西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兼西影党委书记。“文革”审查后恢复工作,调往省出版局。刘老重视理论,对思想史颇有兴趣。他知道我是历史系毕业生,把我叫去,问本省有什么思想史可出版。我上学时读过陕人社在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著名学者兼书法家党晴梵的《先秦思想史论略》,便建议他找专家研究一下,可否再版。后来我又想编辑一部中国唯物论思想论集,从荀子开始,王充、范缜、刘知几、张载、王安石、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直到龚自珍。由于设想太大,非我这业余人士所能胜任,在刘老面前放了空炮,也就不了了之。

  后记:姨父王吉呈,1940年生,陕西大荔人,西北大学历史系毕业,北京电影学院编导班进修。曾任西安电影制片厂文学部编辑、编委、主编、总编辑、艺术办公室主任等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协常务理事、陕西省电影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当我将陕西人民出版社70周年征稿的消息告诉姨父时,已经癌症晚期的他,躺在病榻上断断续续讲了他与陕人社的渊源。我惊奇地发现,已经年逾八旬、自知时日无多的他思维和记忆如此清晰,讲起与陕人社的故事,尤其是与几位编辑的交往时竟能忘了病痛,滔滔不绝。他怕自己再提不起笔,再三嘱我以采访稿的形式写出来。没想此后几日,他的儿子、我的表哥,导演王明军微信发来了手写稿。我将这些文字敲出来,圆了他的一桩心愿,更圆了他对陕人社的那份情谊。
  (张军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