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08版
发布日期:
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 奋力谱写榆林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榆林市11月12日参加“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
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榆林城区

    榆林老城墙

    榆林之夜    图/逆命

    榆林象道国际物流园    图/新华社记者 陶明

    喷灌作业    图/王森

    榆林印象    图    逆命
大型玉米收割机 图/王森

靖神铁路 图/吴晓彭 杨正坤
延长石油榆林炼油厂
榆林市第二十三小学项目规划图
  榆榆阳机场 图/榆林日报
林是国家能源供应基地、全国四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和陕西北部的绿色生态屏障。“十三五”以来,榆林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2621.2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136.28亿元,年均增速7.0%,总量由全国第61位上升至第54位,位居西部城市第六、呼包鄂榆城市群第一;人均GDP突破12万元,从全国第48位上升至第22位,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3904元和13226元,较2015年分别增长1.2倍和1.4倍,预计“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今年以来,榆林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38.08亿元,同比增长5.2%;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7%,连续六个月保持8%以上增长。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市情的认识,清醒认识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二产主导、一业独大”特征明显,科技创新投入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民生保障短板较多等,这些问题将在“十四五”时期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今后一段时期,榆林市将围绕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坚持“一三二二一”发展布局:即坚持“一个统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实现“三大目标”,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提升“两个水平”,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水平、党建工作水平;实现“两个更好”,更好地支撑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一个定位,就是加快迈向“现代化资源型领航城市”,到2025年,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城市50强。
  未来,榆林市的发展将着重抓好十项重点工作:
  坚持绿色发展
  积极寻求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点,着力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一是构建大生态格局,坚持“北治沙、南治土、全域治水”,围绕“六区一河一湖和城镇体系”分类施策,形成统筹山水林田坝草沙、协同地上地下的系统治理、立体治理新格局。二是发展绿色矿山、绿色油气井、绿色工厂,健全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构建生态优先、布局科学的绿色发展格局。三是推进资源多层次循环利用,构建能源从开采到转化到尾气废渣综合利用“吃干榨净”的全产业链,创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和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四是全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对全市128户兰炭企业和108台小火电机组进行升级改造,全面提升兰炭、电石、电力、金属镁等传统产业能效水平,为高质量发展赢得空间。
   坚持安全发展
  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榆林市将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一是主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确保能源安全。二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守好安全生产底线,确保生产安全。三是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确保经济安全。
   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培育能化装备制造、智能无人和航空航天、铝镁、氢能、数字等新兴产业,突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一是实现从“三个转化”到“三个转变”,即“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到“原料向材料转变、大宗化学品向终端应用品转变、煤化工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端转变”。二是坚持园区承载,构建以榆神工业区、榆横工业区、靖边能化园区、锦界工业园区和神府电力外送产业带“四园一带”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承载体系。三是项目带动。以国家能源集团等一批全产业链集群为引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
  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作为融入“双循环”格局的关键支撑,持续提升榆林影响力。一是建优中心城区。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各组团发展,构建空间优化、环境优美、功能优良的城市发展新格局,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建成百万人口的现代新都市。二是建强县城。加快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推进县城智慧化改造,不断提升县城和重点集镇人口集聚能力和承载能力,实现高质量的城乡融合发展。三是打造“三个中心”。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推动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打造区域交运中心;深度挖掘红色文化、黄土文化、历史文化等资源,打造区域文化中心;加快引进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在榆林设立功能性总部、区域总部,健全企业上市融资服务体系,力争到2025年新增上市公司5家,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乡村产业、生态、文化、组织、人才全面振兴。一是积极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不断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差距,以乡村振兴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二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4+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三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统筹优化村庄布局,深入推进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到2025年全市建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30个以上。
  全面推进科技创新
  一是发挥中科院的科技引领作用,与中科院合作共创榆林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多能融合大型集成示范基地为核心的产业化示范基地、以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榆林分院为龙头的科研创新基地、以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榆林分院为基础的科教融合基地,积极布局能源国家实验室,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二是发挥榆林学院的基础作用,推动榆林学院开设具有榆林特色的专业学科,研究突破兰炭、金属镁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技术瓶颈。三是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20%,到2025年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0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家。
  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把人才作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积极打造区域人才洼地。一是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实施“521英才计划”,推行更加开放灵活的柔性引才政策,引进一批高端人才队伍。二是培养一批本土人才,实施人才培养“九大工程”,建设开放式榆林大学,新建2-3所高水平职业专科院校,培养一批契合榆林高质量发展的专业技能型实用人才。三是共享一批顶尖人才,加强高层次人才平台建设,深化与一流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建设若干科学家工作站和新型技术产业研发机构,共享“高精尖”人才资源。到2025年,全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达到3.0%,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开放激活力,加快构筑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一是深化关键领域改革,紧扣高质量发展,在能源、园区、国企、金融、农村等领域谋划推动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改革,形成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建立多层次开放平台,加快榆林国际航空口岸、综合保税区、口岸专属经济区建设,推动榆林天津、榆林青岛无水港建设,提升榆林国际煤博会等会展影响力,构建全业态大会展格局。三是全面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积极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自身要素成本低、市场空间大、承接产业转移基础好等优势,建设陕西向西开放的窗口、向北开放的门户。
  精心打造科创新城
  榆林中心城区规划建设76平方公里的科创新城,坚持政府主导开发、顶级团队规划,对标国际国内最先进的城市理念标准来打造“创新发展引领区、能源革命示范谷、生态智慧宜业城”,构建从基础研发到创新孵化再到科技提升的科创生态链和产业链,实现产学研的联动发展,打造集前沿技术研发、人才集聚培养、科技创新服务、新型产业育成为一体的创新之城、智慧之城、生态之城、文化之城、未来之城。
  提升民生和社会治理水平
  围绕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全方位打造“幸福榆林、和谐榆林”。一是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坚持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持续提升教育的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坚持健康优先战略,着力建立区域医疗中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全力打造创业就业洼地;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二是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和产业,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建设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动文化产业多元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沿长城、沿黄、转战陕北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建成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三是全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水平,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引导居民自我管理,建立心理健康教师、社区工作者、全科医生三支队伍,构建全市统一的基层社会治理“全科网格”管理模式,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推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高水平建设平安榆林。
 
  榆林市委、市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讲话要求,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谱写新时代榆林追赶超越新篇章!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刘燕郡 李济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