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概述

○ 陕西国画院 张华

书法理论
    〔北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东晋〕王羲之《得示帖》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是最纯粹的中国本土文化,具有浓郁的东方世界风韵,是中华民族独特艺术修养和审美观念的体现。在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书法在自己的范围内不断发展变化。它的演变经历了从上古符号到殷代甲骨文,从商周时期的石鼓铭文、金文再到秦代的大篆、小篆、隶书,直到东汉、魏、晋的章草、真书,最终演变成行书和今草,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在每个时代,社会环境是不同的,人们的审美角度是不同的,并随着文化的融入、发展,书法保持着自己特点的同时,并不断完善。纵观书法史,“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姿,清人尚变”、民人“尚古”的总结极为精辟:
 
  晋人尚韵:晋代书法流美妍媚,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清闲雅逸,流露出一种娴静地美。
  唐人尚法:唐代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
  宋人尚意:宋代书法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风,正是在“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法,以书达意,表达一种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