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
七月的乡村
○ 周养俊

  夏天已经过去了,秋天还迟迟不到。头顶上的太阳依旧烈烈的,蝉还是那样没完没了地聒噪着。正午时分,地里的苞谷叶子拧了绳,路旁的小草也蔫头耷脑的。
  也许是炎热没有散尽的原因,秋天的景色总不肯露面,人们眼里还是单一的绿,翠绿、葱绿或者墨绿,总是与赤橙红黄的色彩有很大距离。山坡上的包谷穗子明显大了,沉甸甸的谷穗谦逊得弯下了腰,还有树上的苹果、柿子,坡塄上的酸枣也有了红色。这些都告诉人们秋天已经来了。
  收了麦子,种苞谷,给苞谷施肥、除草、灌溉,已经有不少时日了,勤劳的乡下人是该缓口气、休息一段时间,为下一阶段的秋收做精力上的储备和精神上的准备。
  季节是这样安排的,可是习惯了忙碌的乡下人却闲不下来,他们要趁这个机会走亲访友、相互探望、交流感情,于是就有了乡下人说的“忙罢会”。顾名思义,“忙罢”的意思就是农活忙了一段时间,有空闲了,应该坐下来搞个亲朋好友的聚会了。事实也是这样,这个时间每家每户都会安排一个日子招待客人,邀请亲朋好友到家来,拉话、喝酒、吃饭。你看,东村安排在七月初三过会,西村就会安排在七月初九过会。南堡子安排七月十三过会,北寨子就会安排在七月廿六过会,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如此等等。“三六九往上走”,时间都是吉祥的日子。于是,今天走舅家,明天走姨家,后天走姑家,这个礼拜是丈人家,下个礼拜是自己家。你来我往,我往你来,手中提的不是商店里买的食品,就是自己家里做的花糕馍,而且还要搭些时令水果,如桃子、葡萄,早熟的嘎啦苹果或者黄瓜、西红柿等,品种、数量不限,礼到心到情到就好。招待客人这天,每家都是两顿饭,早饭是传统的手工臊子面,午饭要炒一桌菜,主食多是馒头,个别人家也会吃米饭。有讲究的人家还会喝酒,或者商店里买来的白酒、红酒、啤酒,也有自己家里酿的大曲酒或者小曲酒。中午时分,村庄上空炊烟袅袅,家家户户香味弥漫,孩子们东奔西跑,手中必然拿着好吃食,男人们吃菜喝酒、欢声笑语,一脸红光。勤劳的妇女们忙前忙后,尽力展示着自己优秀的厨艺,倒茶、端菜、送饭,满脸都是汗水。
  一些富裕的村子,还会借“忙罢会”的机会请来电影或者剧团唱戏,电影是新片子,戏都是秦腔老戏。不少折子戏已经看过无数遍了,有些唱词也烂熟于心,可是还想看、还想听。演出的时候,台上演员唱到紧要处,台下的观众也会低声随着哼唧,台上台下浑然一体,那种痴迷、那个场面,让人感动、激动。
  七月还是收获爱情的时节,乡下年轻人选择订婚、娶亲的日子也喜欢放在这个时间段。订婚的人家动静不大,主人家只请主要亲戚朋友,结婚那可是全村人都要参与的。结婚先一天,帮忙的执事就来了,搭彩棚的、布置新房的、买菜的、买肉的、压面的、蒸馍的,在总执事的指挥下,各行其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结婚当天,执事们按需要分为三拨,一拨跟随新郎官去娶新媳妇,一拨在家里布置婚礼现场,准备迎接新娘、新亲进门,另一拨则是准备饭菜烟酒。一场婚礼牵动全村人的心,大家三两天的忙碌全都围绕婚礼进行,紧张而有秩序。这几天,全村人都会沉浸在幸福的喜悦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容。
  七月乡村的夜晚是凉爽的,清风徐徐,月光如水,挂在大树梢上的月亮又圆又亮,星星总是眨着调皮的眼睛。这时候,歌唱了一天的蝉也会休息了,只有蟋蟀还在鸣叫。村子渐渐进入了梦乡,有熟睡的鼾声从窗缝里挤出,偶尔也会有一声半声的犬吠声和小儿的啼哭。这时候,一些喜欢玩蟋蟀的年轻人会握着手电筒,拿着玻璃瓶在乱石堆里或者荒草丛里奔忙,那些个头大的、叫声响亮的、咬仗最勇敢的蟋蟀多是在深夜里捉到的。当然也有捉蟋蟀被蝎子蜇了的,这些乡下人都有办法,先是拔去扎进手指中的蝎子尾刺,再用嘴吸去毒汁,然后给被蜇的地方尿上一泡,第二天就好了。记得我小的时候也被蝎子蜇过,用的就是这办法,还真灵。
  七月的乡村是在忙碌和快乐中度过的,人们总感觉日子过得很快。过了七月,庄稼就成熟了,树上的果子也都红了,乡下人又开始忙了,收庄稼、摘果子,入仓的入仓,进库的进库,下窖的下窖。忙碌中,人们还要迎接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到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乡下人很看重,月光下一家人围在一起吃自家做的月饼,他们都会记着给远在外地的亲人留下一块,待他们回家的时候食用。这个场面一直是身在异乡人的向往和渴望。这个日子,每个身在异地的中国人都会思念自己的亲人。
  农历七月就要结束,算日子距离中秋节应该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