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李成 《晴峦萧寺图》 绢本设色 111.8cm×56cm 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李成(919—967),字咸熙,系出李唐宗室。唐末五代之际,其祖父李鼎避乱迁到山东营丘(今山东昌乐境内),遂为营丘人。后世亦称李成为李营丘。李成以儒道自业,博涉经史,寓兴于画,在山水画领域成就甚高,时人誉为当代“第一”,是当时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人物,与关仝、范宽并称“三家山水”。传世作品有《寒林图》《茂林远岫图》《晴峦萧寺图》《读碑图》等。北宋画家徐道宁、郭熙、王诜等,皆系其嫡系。李成的画风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山水画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李成虽以画寒林平远著称,但其所画景物并非只此一种,《宣和画谱》论及李成山水,谓其“所画山林薮泽,平远险易,萦带曲折,飞流危栈,断桥绝涧水石,风雨晦明,烟云雪雾之状,一皆吐其胸中而写于笔下”。宋初刘鳌在曹彬家看到一幅李成的山水画,爱之不已,曾赋诗以记:“六幅冰绡挂翠庭,危峰叠嶂斗峥嵘,却因一夜芭蕉雨,疑是岩前瀑布声。”可见李成也塑造重岩叠嶂、景色丰富的山水形象,李成的《晴峦萧寺图》便代表着这一风貌。
本图以直幅形式画冬日山谷的景色。中部两峰前后耸起,其后诸山屏列并有瀑布直泻而下,至山脚汇入溪流,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楼阁,隐约可见有磴道通往山下,两旁又有丘陵山石映衬,皆生有枯木寒林,山麓水滨筑以水榭、茅舍、板桥,间有行旅及人物活动,景色清幽静谧,瀑布流泉,若有爽气扑面而来,让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从画中真仿佛听到“岩前瀑布声”了。画中山石形态雄伟而兼有清幽秀美,皴染用笔颇多变化,兼具关仝、范宽之雄浑坚凝与李成之秀润,用尖细的笔致画出寒林姿态及清雅萧疏的气氛,又依然是李成画风本色。因此此图绘制年代当在北宋前期。画幅左上钤北宋“尚书省印”,《宣和画谱》中录有李成《晴峦萧寺图》,当为此幅。清时经梁清标收藏,沈树镛《养花馆书画目》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