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
黄花河
○ 李振峰
  前日,我和友人去了汉中市区以北22公里的黄花河。
  进入山门,只见陡崖迎面,崖北有一瀑布高悬泻下20多米,垂落在斗状石窝里,声如闷雷,大气磅礴,斜阳西照,水珠金黄银白相间,询问林场职工知此叫金银斗。山崖虽陡,但有栈道盘旋而上。约十多分钟,前边又有一瀑,几股水分别从巨石旁和巨石下直冲跌下,气势非凡!顺栈道缓上,竟有一珠帘瀑布,白练如珠冲泻而下,20米内皆为水雾。前行,只见满山翠绿,茂林修竹,红叶点缀其间,山边有尚未盛开的野菊,空气清新沁入心脾。行走山间栈道,闻鸟鸣婉转,观奇树异鸟,恍如仙境一般。
  许多树木依山就势、姿态各异,有的从石崖中挣出长成参天高树,有的竟横斜道溪,行人要弯腰通过,路旁十数处离地不高树根很粗,有的直径竟两尺以上,我不知是否60年前“大跃进”时所伐,可喜的是盘根错节均长出了碗口粗的树枝直挺蓝天。
  途中有一形若寺庙的游客休闲中心名叫三合院,门额大字遒劲:“卧听流泉”;门联:“翠柳掩村舍别开天地,青山依绿水点缀乾坤”,为汉中书法名家张敏之先生撰书,可谓俱佳。
  再往上十余分钟,河水在长约百米的硕大石坡上流动,最宽处30余米,透明无瑕,惜声缓流;须臾,又环石绕树,百河冲川,玉龙奔腾。河水在石上冲泻亿万斯年,数处河水在石槽中前行,最窄处竟不足两尺抬脚能跨,但水流湍急,气势如虹,轰然雷鸣,震人心魄!真让人充分领略了水的巨大神奇的力量,感悟到老子孔子等先哲对水的崇敬。
  再往上行,溪流潆洄,小桥横跨,山道九曲,河水潺潺。平台上,有间六方亭,红柱黄瓦,两层翘檐,横额“天一亭”,柱联:“莫谓此中乾坤小,天一生水润万家”。秀劲行书仍是张敏之先生手笔。再前,连续几个小瀑布姿态不同但特色鲜明,有一处“清泉石上流”,清澈的溪水在上千平方米的整块巨石上向前滑行,场面宏阔但低调无声,与垂泻暴跌、如雷贯耳的瀑布形成巨大反差。在洗尘潭,只见水平如镜,安详无波,真是洗尘静心的绝佳之地。
  河水是黄花河景区的血脉和魂魄,海拔两千多米的观音山则是身躯和骨架。山势雄伟、奇峰林立,有悬崖绝壁,有川道盆地。山上奇石怪石多处可见,如高耸峰头的子房谈书台,惟妙惟肖的扇子崖,宽坦整齐的汉王床、汉王枕,巨石排列的石阵。有一不规则的大石临空悬于绝壁,仅一角与石壁相连,上有数十小孔,风起则左右晃动并发出“呼呼”之声,名曰:呼噜睡石。山腰处有黄花渠、光明渠,各长6公里,跨沟绕山如玉带缠绕。山上森林占92豫,经询问还有楠木、崖柏,五角枫等珍稀树木20余种。我深感造物主拿捏得如此精致,黄花河没有惊险、惊吓,只有惊奇、惊叹,只有诗情画意、锦天绣地!
  黄花河,不仅仅是条河!褒谷口即景区南口,《读史方舆纪要》云:“褒斜之道,夏禹发之,汉始成立,南褒北斜,两岭高峻,中为褒水所经,春秋开凿,秦时已有栈道。”《史记》载:“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谷口绾毂其口。”褒斜道是我国南北连通的主要道路,堪称秦巴锁钥和全国栈道的典型代表。这条路上,走过巴蜀先民随周王伐纣,走过周幽王的大军,走过秦昭襄王征蜀大军,走过刘邦、张良、萧何、韩信、司马迁、诸葛亮、曹操、陆游等。1937年建成川陕公路生命线,为抗战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70年前新中国成立,解放大军开进汉中,队伍中走着我的父亲……
  彪炳史册的还有,公元63年汉明帝下诏征调数千人开凿了长15米宽高各5米的世界第一条穿山通车隧道,称为“石门”。从长安到成都,最盛时有栈阁九万余间,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三十里则设驿置(站),全国最大的驿站就设在褒谷口南,著名作家王蓬老师早些年专就栈道考证,说此驿站平时泡酸菜就是一百多坛。
  栈道极大改善了当时交通。唐代诗人陆畅写了《蜀道易》,开篇即说“蜀道之易,易于履平地。”明初来汉中办学六年的大文人方孝孺经过栈道也写下了《蜀道易》诗云:“美矣哉,西蜀之道何今易而昔难?”遥想当年,栈道巍然,车水马龙,何等的大气派!从褒谷口经过的官吏文士,不禁生发豪气、感慨万千,留下许多诗词歌赋,仅石门内外勒石就百余处。50年前修水库时精选“石门颂”等十三处石刻已移存汉中博物馆,此“十三品”是“国之瑰宝”,为书法史上不可逾越的丰碑!
  走上栈道我难禁感怀。60年前王蓬一家蒙难从西安遣来褒谷口南的张寨村,他当过18年的地道农民。2015年王蓬老师写出了十余万字的《汉中栈道》,此书视角开阔、典籍确凿,七条坎坷路,纵横三千年。提及人物209名,采用古诗词18人19首,引人入胜,使人受教,堪称全面、准确、精彩的栈道历史文化专著。
  景区示意牌有褒姒故居但无遗存。褒姒故居何在?说法有三:一是褒姒铺(被水库所淹),二是骆驼坪(今河东店镇花果村),三是黄花河山沟里。我想这里的奇山妙水应是天生丽质的必出之地。另外,按《史记》载,当年朝廷搜捕卖桑木弓的夫妇抱上弃婴(即褒姒)逃到褒国,似在黄花河隐居比较合理。试想,聪明美丽的褒姒在这山幽水美的黄花河畔生长,一定是眼若碧潭、心似清溪的快乐少女,为保全褒国被作为贡品献给周幽王,深宫似海,终日羁锁,没有欢乐,哪来笑容?
  三千年前古褒国称雄于秦岭以南的广阔地域。前779年,周幽王姬宫湦穷奢极欲、广选美女,大臣叔带劝谏反被惩罚,褒国国君姒姁附和叔带,周王怒率大军前来问罪,褒国弱小难敌,便献出清水芙蓉、南音细语的褒姒,幽王大喜,当即撤军。褒国得以保全并延续三十余年。幽王得绝色美女十分宠爱,又重用奸臣虢石父,朝政混乱、剥削加剧、国势衰危。前774年,幽王废申后和其所生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申后之父申侯甚愤,前771年,勾连缯侯、犬戎等突袭,杀幽王、废伯服,立宜臼为周平王并迁都洛邑(今洛阳)。此重大动乱与汉中、秦国均生牵连。当时犬戎在关中大肆抢掠,郑国破灭,部分郑人逃往山南,不忘本源,前687年立南郑县。在甘肃放马的西垂大夫秦襄公率众护驾东迁,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并许下领地,开秦国之始。
  可怜的褒姒与夏妹喜、商妲己并列三代妖女,承担灭国责任,以致有“烽火戏诸侯”之典和“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之语。历史上许多人为褒姒抱不平,屈原《天问》质疑:“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吕氏春秋》写“击鼓戏诸侯”。有学者考证烽烟传警乃西汉始有。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史稿》中说:“奴隶主贵族对奴隶和平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促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终于导致了宗周的灭亡。”唯褒姒之美,成为千百年来世人共识。唐代大诗人元稹路过褒谷口,由衷发出了“花疑褒姒笑,栈息武侯征”的感叹。褒姒无辜,故乡有情。每到深秋,黄花河两岸盛开山菊,花开花落,满河金黄,既显美丽,更有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