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柳青文学奖获奖作家系列专访——
周公度:我何尝不想坐在玉米地里喝咖啡
    贾平凹为《文化艺术报》柳青文学奖获奖作家系列专访题词


  《鲸鱼来信》作者后记
  面对你,就像面对一颗石榴。
  如果我能够知道一颗石榴里所有种子的未来,那么我也就知道石榴树丛林的样子了。
  我知道这很难。
  但我依然想知道你所有的细节,上学、读书、吃饭、睡眠、嬉戏时,是否高兴,是否有忧伤,可曾有哭泣。我想尽我最大的努力做点什么。
  如果我可以把你今生所有可能发生的忧伤、孤单、落寞的时刻,都承担过来,有一个合理又便捷的解决方法,你的一生将平静而美好。
  那么,我相信丰饶的石榴树丛林距离我也就很近了。
  那硕果累累的时刻,多么令人期待啊。
  ——周公度 

  文化艺术报:您大学毕业后曾长期从事古代典籍隋唐五代文的校勘工作,后来在期刊市场黄金时期办过多种刊物,比如《诗选刊》原创版、《佛学月刊》、MOOK杂志《抟物》,还写诗评诗编诗歌选本,近些年来在文学翻译、儿童文学创作方面努力很多。这个转换过程是基于什么契机?
  周公度:在诗歌与佛学杂志之前,我还主编过近十年的通俗期刊,那种女性心理与软娱乐杂志。这是令我经常懊恼的一段时光。感觉在其中浸淫太久了,对个人品格有很大的伤害。我经常把我的各种缺点,譬如粗鄙、虚伪、贪婪、浮躁、庸俗的部分归缘于此。你今天问起后,我重新思考了一会儿,感觉自己可能受益于这段经历,它让我真实。虚伪太累了。
  这样一思考,之后主持各种跨度巨大的期刊的因缘,也就理顺了。之前,我把各种契机归于“不同的年龄做不同的事情”,这个答案是自我美化的。事实上,一个人所有的选择都是基于一种理想原则与生存之道的微妙平衡。这是功利主义的,很令人厌恶。未来的几年,我希望能够证明这是个完全错误的答案。
 
   文化艺术报:儿童诗集《梦之国》,儿童小说集《从八岁来》,儿童文学《一头很猪的驴》《鲸鱼来信》《老土豆》,出版后获得好评或者获奖。这是您曾经的儿童时代或者您孩子的生活记录和异想天开?
  《打孩子》《闭上眼睛看见你》《山上的风》《果园里》《小鹿的眼》《豹子们的食谱》……这些作品凭什么会引起孩子的共鸣?
  周公度:基于我对佛学的了解与体悟,我相信一个人的体内有很多个“人”。当我想表达哪一种情感的时候,我就让他走出来。而我体内的其他的“人”,则自觉地退居幕后。
  让孩子与孩子们交流,而不是让孩子面对一个居高临下的人。作家的区别,就在于调动安排这些“人”的能力的差异。 

  文化艺术报:作为一名资深儿童文学作家,您如何看待现在孩子的童年生活?
  周公度:现在孩子的童年生活都很快乐,但也让人有更深的忧虑,毕竟面对水泥建筑和身处万里平野,一个孩子内心的快乐有很大的不同。以西安而言,我希望孩子们感觉到是生活在一座承载着中国古典美学的古城,南屏秦岭,北依渭水,中间是周秦汉唐故地,而不仅仅是一座有点儿古代痕迹的现代都市。现在看,这方面西安市显然还需要继续努力。 

  文化艺术报:儿童文学作为课外读物,好的作品对孩子们健康成长有着无可替代的滋养,您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周公度:我认为这两者应该是根与环境的关系。在学校,孩子们获得基本的判断,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一个孩子的未来是令人担忧的。缺少感性的课外辅助,一个孩子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教条的、思想保守的人。这样说略显夸张,但符合儿童教育心理学的逻辑。一定意义上,外部环境的营造会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走向。一颗种子即便再优良,如果外部是不确定的暴风雨,或置身于不适应的区域,诸如沙漠戈壁,不可能如意地开花结果。所以,由教育名家、杰出人物推荐的儿童阅读书目极为重要。 

  文化艺术报:有人说,近些年有很多儿童文学作品出版,但成为经典作品的却很少。难免会让人觉得儿童文学出版门槛低。您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
  周公度:有这种观点的人一般出于两个原因:一是读书太少,二是智力问题。
  以他们这种“势利”又狭隘的逻辑,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的作品分析,他们会更信服。仅就文学而言,杰出的儿童文学塑造人的未来,伟大的诗篇与哲学思辨规范人的内心,其他作品则消遣人的时光。吉卜林的《丛林之书》、拉格洛夫的《骑鹅历险记》、梅特林克的《青鸟》,泰戈尔、叶芝、黑塞、希梅内斯的童话,等等,包括以现代主义理念著称的福克纳和以干预现实著称的斯坦贝克,他们都有非常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的写作,不是基于文学观念的弱化,恰恰相反,它的写作更难,“天下之道,至简最难”。儿童文学也是如此。它标志着一位作家对人的无限善意,对爱的理解、对家的责任,和对世界的未来具有更深的期待。
  另外,当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非常多。我们陕西的王宜振老师,就是一位国家级的儿童文学作家。还是建议认为“儿童文学出版门槛低”的人,一定要多读书,而且读书的时候一定要系统,避免一叶障目。
 
  文化艺术报:您认为应该如何去判断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周公度: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语言必定是简洁的,结构是清晰的,情感是真挚的,而潜在的思想,必定是对孩子的品格形成是善意的。美一定就在真与善之间。
 
  文化艺术报:电子阅读会成为未来的主体形态吗?纸质阅读会被取而代之吗?孩子们在阅读方面是否会受到影响?
  周公度:电子阅读未来是有可能成为主要的阅读形式,短期内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平分秋色。“纸质”只是图书的载体,就像我们现在的印刷版图书的前世是青铜铭文、竹简、帛书一样,载体的变化不影响思想的传递。
  电子阅读对于孩子们来讲应该是受到好的影响。相比传统读物,电子书传递信息的速度更为便捷。目前电子书还处于发展中,未来应该有更好的阅读体验。譬如音频的同步,或者还可能有全息形象的呈现,譬如如果我们在读《伊索寓言》,可以听得到小驴与狮子的叫声,可以看得到兔子奔跑的动态形象,甚至可能有一阵来自深山溪谷的夏日轻风吹来。
 
   文化艺术报:还想和您交流一下您儿童文学创作之外的诗歌话题。诗集《夏日杂志》,收录了您1997年至2008年间的诗作近130首。有评论说“清晰地呈现了诗人周公度独特的诗学理念和诗歌创作风格变迁”。又一个十年过去了,您第二阶段的诗歌创作小结有什么改变?
  周公度:前年出了一本新的诗集,《食钵与星宇》。收录了2008年至2017年的作品。诗学理念没有发生改变,一如既往。但风格即是气象,相较上一个阶段,有所丰富。如果说之前的诗歌是春末夏初的气息,那么现在则是夏末秋初的韵致。
  一个诗人必须完成自己的四季,与四季之间的交汇。只有其一,当然也可以,但总归是单一的。那是《诗经》美学呈现出的自然之美、理想之书、勇气之路与谐和之势。
 
   文化艺术报:您在2008年至2009年系列诗论《中国新诗二十四论》,提到新诗写作,“简单而言,就是《诗经》的标准:简单的词语;内在的节奏;美好的愿望”。2015年9月第二届甘肃诗歌八骏研讨会上,您又提到诗歌写作“在文学的判断上,再没有比朴素、清晰、自然、真挚更高贵的了”。2014年12月,中国作协、陕西省作协在京举办的“文学陕军”诗歌创作座谈会,臧棣评价您“有点像古代的那种诗人,但是又跟古代诗人不一样,他还是保持中国当代诗人内在的张力。我觉得周公度的这个技巧,可能会给当代诗歌带来启示”。这是您想坚持的风格吗?理由在哪里?
  周公度:很高兴你问到这个诗学上的问题。中国古诗,《诗经》之后,五言七言的变化,即便排律,也并不是根本性的,到唐末五代的词、元朝的散曲,清末民国的新诗,才是彻底的拓展。但《诗经》的美学标准,始终如一,未曾改变。其中,新诗的产生直接改变了语言的形式,意义最大,写作难度也更大,因为它去除了诗这一文学体裁的表面韵制,节奏、结构与韵律更为依赖诗人的内心。这应该就是臧棣教授说的古代诗人与当代诗人的结合“技巧”。所谓对“当代诗歌”的“启示”,应该是指国内文学界畅行的修辞式写作、谐趣式写作、翻译体写作、复杂化写作。
  评论家看到的“技巧”与“风格”,在诗人自身,就是他的日常与内心。童年时期所受的教育与家庭影响,决定了我的美学倾向。严格说来,我的内心是一种儒家的秩序,对尊天礼地、对趋新求变,有一种持续不舍的追慕。
 
  文化艺术报:关于继承和弘扬柳青精神,谈谈您的看法。
  周公度:我对柳青的印象是复杂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他出版过几部译著,令人惊讶。这与《创业史》后面的柳青给人的印象迥异。有一种坐在玉米地里喝咖啡的印象。后来读到他女儿刘可风写的回忆录,其中大量篇幅是柳青晚年的思考和读书札记摘引,让我非常震撼。如果用词语概括柳青精神,那么应该是:真,自我剖析的勇气。但无论是赞美与沉思,1970年之前与之后的柳青,对于国家和人民,他的情感都是真挚的,都有一份知识分子的良知在推动他的写作。很期待这部读书笔记的出版。

  文化艺术报:目前有新的创作计划?
  周公度:目前在写作“熊猫三部曲”,共三册,分别名为《熊猫下山》《熊猫上山》《熊猫坐山腰》。第一部即将收工。通过照片和实际的观察,我发现秦岭熊猫比四川熊猫脸圆,更好看一些。我觉得很有必要把这个消息告诉更多的人和全世界的孩子。并希望将来陕西有自己的熊猫基地,不仅仅是承载科研的功用,还对孩子们开放。
  文化艺术报记者 李济朴 汉兴 

  《鲸鱼来信》(节选)
 
  柜子里 

  安藏在柜子里,一整天也没有人发现。
  她喜欢这个柜子。
  一日三餐都搬到柜子里吃。
  她的小床、床头柜、零食、书架、兔子台灯,也搬了进来。
  安躺在柜子里的小床上,打开兔子台灯,吃着干贝虾米萝卜糕,翻着一本记录所有神奇事情的书。
  读完了书,安觉得柜子外面的衣架很孤单,便把衣架也搬了进来。
  安在柜子里换衣服。
  很多很多的衣服。
  然后,又安装了一根水管,从洗手间引来水;把洗衣机搬进来,把阳台也搬进来。她要把脏衣服洗干净了,晾晒在阳台上。
  洗干净的衣服在阳台上晾晒着,安继续吃干贝虾米萝卜糕。
  安吃完了干贝虾米萝卜糕,便把厨房里的烤箱也搬进来。
  还有一袋面粉。
  还有糖罐。
  安想了想,把厨房全部搬了进来,以及窗外的一株花树,包括花树旁边的池塘、池塘边的杂草、池塘里浮游的天鹅与白鹭和一绺蔚蓝的天。
  还有一架钢琴。
  一百张古典音乐家的曲谱。安在柜子里吃饭、睡觉、读书、烤各种糕点。
  有时候,安的手上还带着做糕点的面粉、果酱,就开始弹钢琴。
  她看看镜子中的自己,笑了好长时间。
  她经常抚摸着柜子的各个角落。
  有一天,她发现钢琴的琴盖后面画了一个精致的放糖果的小柜子,有她的小拇指那么大。
  安喜欢钢琴琴盖上画着的这个小柜子,比她现在窝身的柜子还要小上若干倍的一个更小的柜子。
  她把一日三餐搬到这个小柜子里吃。
  然后,她把所有的物品,小床、床头柜、零食、书架、兔子台灯、衣架、厨房、烤箱、面粉、洗衣机、阳台、一株花树、池塘与池塘岸边、池塘里的所有,和一绺蔚蓝的天、一架钢琴等等,都搬进了新发现的小柜子里。
  安喜欢这个小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