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发现太平公主第一驸马薛绍墓

文化艺术报 头版
    该墓葬为斜坡墓道,多天井和小龛的双室砖券墓。坐北朝南,南北水平全长34.68米,深11.11米,由封土、斜坡墓道、4个天井、4个过洞、6个壁龛、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等部分组成。

    东1龛陶俑出土现场

  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亲外孙,母为长孙皇后的爱女城阳公主,父为卫尉卿薛怀昱之子薛瓘;
  他是唐高宗李治的亲外甥,娶中国第一女皇武则天爱女太平公主为妻;
  他身份高贵,却依旧不能在政治激流中争得一片安宁,最后“杖一百,饿死狱中”。
  他就是薛绍,大唐第一驸马。
  经过四个月的考古发掘,12月17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唐太平公主第一任驸马薛绍墓葬发掘情况。该墓葬位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底张街道岩村,带有四个天井和前后两个砖券墓室,规格、形制越制明显。墓内共出土多件文物,主要为彩绘陶俑。墓志置于前室地面,保存完整。 

  位于最高等级贵族墓葬区 出土120余件组文物
  此次发现的墓葬距唐长安城遗址(今西安市市区)约23千米,西北距上官婉儿墓7.3千米。墓志记载,墓主为“唐右武卫大将军兼散骑常侍、驸马都尉、平阳县开国子薛绍”,葬地为“雍州咸阳县”。
  该墓葬为斜坡墓道,多天井和小龛的双室砖券墓。坐北朝南,南北水平全长34.68米,深11.11米,由封土、斜坡墓道、4个天井、4个过洞、6个壁龛、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等部分组成。封土位于后室正上方,地面已无迹象,而据当地村民回忆:若干年前,地面封土还颇具规模。
  斜坡墓道坡度陡峻,东西两壁原绘有壁画,现仅存白灰地仗,可观察到墨线绘制的人物形象。墓道北壁绘门楼图,仅可见红色直楞窗痕迹。四个天井形制相同,第二天井保存最为完整。过洞形制均为拱顶土洞,在第二、三、四过洞底部东西两壁各开一壁龛,龛内共出土各类陶俑、陶动物一百余件。前甬道南口砌筑砖封门,破坏严重,仅存底部三层砌砖。前甬道内建石门,已被破坏,构件散置于甬道和前室内。门框线刻花草图案,门扉刻门吏。两个墓室皆为明圹砖券,前后墓室之间以后甬道连通。甬道和墓室已完全毁坏,仅余部分砖铺地和石棺床。天井和前墓室填土中出土石人头、望柱顶摩尼珠残件,说明墓葬地表原应有神道和石刻,墓内共出土各类文物120余件(组),主要为彩绘陶俑。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空港新城发掘了数量众多的北周、隋、唐高等级墓葬,证明该地是北朝晚期至隋唐时代京师长安附近最重要的、等级最高的贵族墓葬区。 

  墓葬越制明显 隐现太平公主的政治企图
  薛绍在史书中虽然无传,但其身份特殊——他是唐代嫡亲公主之子,也是嫡亲公主的驸马。他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爱女城阳公主的幼子,也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爱女太平公主的第一任丈夫。
  永隆二年(681年),薛绍与表姐妹太平公主结婚。当时,唐朝的婚俗是夜间迎亲,婚礼在长安附近的万年县馆举行。据记载,婚礼异常豪华,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树木,为了让宽大的婚车通过,不得不拆除了县馆的围墙。薛绍与太平公主的婚姻持续了八年时间,夫妻感情不错,育有二子二女。
  这次婚姻结束于垂拱四年(688年)。当时,唐宗室李冲欲举兵讨伐武则天,并写信给薛绍的兄长——薛顗,希望他参加。薛顗积极招兵买马,响应李冲起兵。而此事牵连到薛绍,武则天下令将薛绍杖责一百,令其饿死在狱中。据《新唐书》记载:“绍死,更嫁武承嗣,会承嗣小疾,罢昏。后杀武攸暨妻,以配主。”薛绍死后,武则天欲将太平公主嫁给武承嗣,但当时武承嗣(武则天侄儿)生病了,则又把太平公主转嫁给武攸暨(武则天伯父武士让的孙子)。
  十七年后的神龙二年(706年)正月,唐中宗为薛绍平反,恢复官爵并令所司以礼改葬,由其长子薛崇胤和次子薛崇简主持安葬。此次墓葬前室地面发现墓志,保存完整。据志文载:薛绍下葬于神龙二年(706年)正月。“归葬于雍州咸阳县河东府君旧茔”,由此证明,薛瓘与城阳公主墓必在此墓左近。薛绍与太平公主所生次子薛崇简墓、第二女万泉县主薛氏墓也在底张,万泉县主墓系太平公主亲自主持安葬,其规格、形制与薛绍墓基本一致。
  以薛绍正三品职事官的身份,不够级别使用双室砖券墓。万泉县主薛氏墓和昭容上官氏墓同一年下葬且身份都是正二品,但后者只使用了单室砖券墓。薛绍墓和万泉县主薛氏墓越制的特征非常明显,背后隐现的是太平公主的政治企图。
  长埋咸阳一千四百多年的薛绍墓重现人间,这是继2013年上官婉儿墓之后,西咸新区发现的第二座与太平公主有关的唐代名人墓葬。虽然破坏严重,但是出土墓志弥补了大唐第一驸马正史中无传的遗憾。
  它是后武则天时代下葬时间最早的一座双室砖券墓,结合同时期的高等级唐代墓葬,可归纳出唐代贵族墓葬的“神龙模式”所反映的武则天至玄宗初期唐代政治文化的深层次特征。
  文化艺术报记者 梁飞燕
  供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