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司鼓

○榆林市榆阳区文艺工作团 杜磊磊

文化艺术报 非遗
  摘要:谈起司鼓,人们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这样一幅鲜活的画面——在剧院或者露天舞台上,突然响起一阵激昂清脆的板鼓声,这鼓声时而轻柔舒缓,犹如百鸟朝会;时而激越豪迈,好似万马奔腾。而伴随这鼓声的,定是锣镲笙笛等一众乐器,这些乐器在司鼓的带领下,铿锵做声,起伏生情。一时间,台下安静了,人们感到场景变了,变成了风云际会场,舞台大了,大得可以上下五千年。这,就是戏曲伴奏的神奇魅力所在,也由此可见,司鼓在戏曲伴奏中的重要性了。 

  一、司鼓概述
  司鼓者,又称之为鼓师,打鼓佬在陕北叫“敲鼓的”“打板的”,在青海叫“打上手的”等,是戏曲乐队的指挥。司鼓的职能就是对舞台节奏的掌握,是舞台节奏的主宰者。司鼓者在演奏的过程中,要通过对剧情的理解,准确无误地处理好各种节奏类型,对剧目进行中的启、承、转、合进行阶段性的扩展和烘托,从而达到渲染剧情,衬托戏剧人物的目的,使剧目的演出更具艺术感染力。司鼓者作为戏曲伴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表面看似风光,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在现实中成为一名合格的司鼓师,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怎样熟练掌握司鼓技巧,引领乐队为演员助推,达到表演与伴奏之间的既精彩纷呈又高度统一,进而不断发扬光大秦腔表演艺术,是摆在每个秦腔司鼓者面前的神圣课题。但要如何才能充分地发挥司鼓在秦腔表演艺术中的重要作用,成为一名优秀的秦腔司鼓专业演奏员,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