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
我是食草动物
○ 王 政
  一连几天,饭桌上都有绿叶菜、凉拌生菜、生炝油麦菜、生腌蒲公英、开水焯灰条、焯菠菜等等,我不禁嘟囔:“把我当成牛了,天天吃草!”妻开玩笑说:“你就是牛。”
  一边像牛一样嚼着菜,一边想自己从小到大对肉食基本不感兴趣,一年到头不吃肉都想不起来。这几年偶尔还想起吃肉,纯粹是从营养的角度考虑,但是真吃起肉来又非常挑剔:只吃瘦肉,见不得一丁点白的。比如吃羊肉泡,每次给切肉的师傅强调“纯瘦、纯瘦”,师傅翻来拣去,总是还带点白的,害得我吃一碗饭从开始拨拉到最后,吃毕碗底还留几疙瘩肉。这么想着,忽然想起有一次,在案板上切绿叶菜,脑子里浮现起小时候给猪剁草的情景,切菜和给猪剁草一模一样,自己不就和猪、牛一样,喜欢食草?若按动物类型分,就属于草食动物。
  农村出身的我,最熟悉的草食动物便是猪、牛、羊。猪虽然没有草吃了也会声嘶力竭地在圈里干嚎,有时还会拱坏围栏或者挣脱缰绳,但很快就会被人发现并拦截回圈里,只要吃饱它就会相安无事。人们经常把猪吃了就睡作为懒惰的典型例证来教育孩子,其实那也是猪温顺的天性。再说牛,尽管体格肥硕,力大无比,犁地拉坡总少不了,牛脾气一上来,也会瞪眼脱缰撒开蹄子弹得灰天土冒,但是总经不住人拿一把鲜草在眼前晃荡几下,或者被人攥着鼻桊子拽两下,立刻就服服帖帖。至于羊,虽然身姿矫健,不避坡陡路险,但终究摆脱不了“小绵羊”的雅号,特别是不管年龄大小,一出声就是“咩咩”的音调,更是尽显温顺之性格。
  相对于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一般都是以生猛凶悍成为人的基本印象。比如虎豹豺狼,其弱肉强食的本性就像胎记一样,不但与生俱来,而且妇孺皆知。他们不但以异类动物为食,而且常常欺强凌弱,骨肉相残。每次看《动物世界》,那些肉食动物血口相见,獠牙以对的血腥场面让人不寒而栗。
  更为可怕的是,在生物链的顺序中,大多都是肉食动物处在草食动物的上游,以草食动物为食。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本质也是弱肉强食,即便是同类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也是生性强悍的方能延续下来,弱小的最终被淘汰。原因很简单,越强悍,才能占有更多的生存资源。动物世界可不像人类世界,在物质分配上还讲究一些规矩,还讲究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不管这个个体是强者还是弱者。
  但是,这样说,并不等于人类世界就没有纷争。其实,人作为动物,虽然自己给自己冠以“高级”二字,但终究脱不尽动物的本性,在人为制定的规矩约束和规范下,竞争仍然无处不在,纷争仍然无时不有。很多时候也是弱肉强食,你死我活,只不过是弱肉强食的方式不像《动物世界》里那么血腥而已。甚至一些规矩和规范就是为了让弱肉强食不显得血腥而制定的。
  有句哲学名言:存在即是合理。生物链中有吃的,就有被吃的。动物世界中有食草的,就有食肉的;有强悍的就有弱小的,弱肉强食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但总体上生态平衡,一切安好,人类世界也是一样。
  想到这些,越发觉得自己还真是芸芸众生中一个食草动物,不但不喜欢肉食,而且不善于和人争高论低,甚至有些逆来顺受。也许正是如此,十多年前,有领导就评价我是老黄牛,说我甘于奉献,乐于吃苦。这当然是褒义。但后来我渐渐觉得当老黄牛并不是好事,或者说不满足于当老黄牛。遗憾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多少年过去了我依然如故。
  好在这世界还没有恶劣到必须依靠弱肉强食的竞争才能生存。我经常在心里感念,多亏世上还有公道,还有秩序,像我这样的草食动物,尚无生存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