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人师,这是我一生的自豪

○ 杨云冰

文化艺术报 感恩老师
  一双双清澈而明亮的眼睛,一颗颗真诚而纯真的心灵,一阵阵欢乐而开怀的笑声,让我一下子爱上了这个职业。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对专业、人文等素质的要求极高,学生、家庭、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也高,我始终认为这个世界上最难做的事就是为人师表。
  初为人师,刚刚十九岁,从武功师范校园走向扶风乡村教育,当了十几年学生的我,当起了别人的老师来,对当时心理的转变直到如今也感到自豪与神圣。从备课的百般认真到在心里无数遍地彩排第一堂课,那紧张而认真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记得那天慌慌然走进课堂,面对几十双真诚的眼睛,竟有些不知所措——唉,此前我一直是和他们一样呵。一番语无伦次的自我介绍,至今记得的只是一句“愿我们成为朋友”。从此,我便有了那么多的朋友。课堂上,我把自己十几年寒窗苦读积累的知识用心地传授给他们,便觉得自己活得特别充实。如果你曾面对过那么多双真诚的眼睛,你对人生价值会理解得更加深透。课余我们在一起谈心,讲自己学生时期的幼稚可笑,讲从书本里读来的趣闻轶事,用自己对生活的浅薄感受鼓励他们去憧憬美好的未来。学生也有调皮的时候,一如当年的我。而我却无法容忍,大声呵斥,脸涨得通红。那些小鬼们便鸦雀无声,规规矩矩。我呢,便有了几分心理上的满足。过后,学生们对我说,想象不到老师你发火时多么可怕。我说是吗,竟也想笑。每个学生都是一本情节丰富的书,而整个班集体就相当于一本百科全书了。如今我常想,如果一生总伴有这么一群活泼的精灵,该不会常常被无聊的世俗烦恼所困扰了吧?
  1988年武功师范毕业后,先后在段家镇谷家、大同小学,午井镇小寨初中、午井初中,新店镇黄甫初中等乡村中小学教学,也许是有做教师的基因,第一次登上讲台就满怀欣喜。一双双清澈而明亮的眼睛,一颗颗真诚而纯真的心灵,一阵阵欢乐而开怀的笑声,让我一下子爱上了这个职业。虽然已不在教育岗位二十多年,但曾为人师的经历却为以后的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的我已年过五十,但我依然有一颗快乐的心,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所有这一切都受益于我曾经是一名教师。因为曾为人师,总是关注教育、教师和孩子,近年常在网上看到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学生大闹课堂、学生对峙教师、教师不敢管学生等方面的报道,我承认学生的做法是欠妥的,这么做也的确是不尊重老师。可是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做一下换位思考——学生为什么会这么做,老师到底是怎么了?在午井初中,我担任初一五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学,没有人愿意去教这个班的学生。学生的成绩不好,课堂的纪律不好,自习课的情况就更糟。就是这样的一个班,和我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上课前,学生比我这个当老师的还要紧张,在书上认认真真地做好了预习笔记。课间竟没有一个学生出去,都在熟读课文。课堂的效果出奇的好,好得让我都不敢相信这是我们班的学生。上完课,学生特别激动,我也感动得哭了,校长听完这节课的评价是,这个班的学生是有希望的。
  后来我和学生们谈起这节课时,一个学生和我说,老师,你知道吗?从来就不会有哪个老师会用我们班上公开课。听了学生的话,我一下子意识到这些学生是被人放弃的孩子。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他们越说我们不好,我们就越不好,要不对不起他们这么说。”这些“他们”当然指的是学校和社会。其实这些学生们的内心比我们想象的要脆弱得多,这样的学生特别敏感。当某些老师说的话刺伤了他们的时候,他们只能用他们认为的方法去报复老师。这是教育的悲哀……
  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善良的天使,可是这个天使需要一个爱的氛围。当我们去指责学生的不是,去学校义愤填膺的问责时,我们是不是也要想想我们给了那些孩子什么?没有不好的学生,也没有不希望学生成材的老师,有的只是不健全的教育。
  曾为人师,这是我一生的自豪。21年前记得要辞别讲台时,学生们不知从哪里听到了消息,便成群结队地来证实,“真的吗,老师?”那一双双疑惑的眼神使我感到羞愧和不安,我不知该如何面对那么多颗真诚的心。后来我转入乡镇政府工作,学生们毕业时还邀我回去拍纪念照。遇见了,大人般地问“新工作好吗?”“比当老师好吗?”我便唔唔地应着,猛然感到自己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每次,往日的学生喊我一声老师,心中便平添几分温暖和信心。我总想:如果教书可以重来,我该如何“诲人不倦”……在县城工作,时不时会碰到叫我“老师”的学生。在城关街道党政办工作时,曾在新店初中教过的学生,考大学填志愿时,还来向我征求意见。参加征兵体检工作的时候,看到好几个学生,都长大了!虽然没说多少话,但纯美的师生情谊,油然升起。那年刚搬到锦花苑小区,有一天,刚走进小区大门,对面一个少妇,推着一辆婴儿车过来。她看到我,轻声地说:是杨老师啊,你也住在这里吗?我一看,确实有点面熟,但又想不起名字了,只好直接问她,她一说,瞬间忆起,原来是我的学生。师生为邻,亦是缘分。
  去医院陪母亲看病,刚进诊断室,美丽的护士笑脸相迎,如沐春风,她搀扶母亲忙前忙后做检查,我窃喜:现在的医护人员素质真好。安顿母亲住院后,去诊疗室取病历,边上的姑娘就打趣她说,你的中学老师来了。我一愣,问她中学在哪里读书。她说,午井初中,屈青会老师班的。飞速转动脑筋,还真有这么一回事。原来屈老师是我的师范同学,她出外培训,我去她班代了两个月的语文课。没想到,她竟然还认得我。我当时是不戴眼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