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铡美案》秦香莲人物形象塑造浅谈
○陕西省靖边县文工团 李青艳 陶云
  戏剧是演员以自己的全部身体作为创造工具,在舞台上当着观众扮演角色,再现生活,因此,它具有极大的直观性、逼真性和现场感。演员的形体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他们的语言、行动面对面地直接诉诸观众的感觉和知觉,同观众互相交流、感应,引起他们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戏剧演出既是演员的艺术表现过程,又是观众的审美感受过程,戏剧的表演和欣赏是同步进行的。在舞台上,那些思想性、艺术性高超的剧本,一旦经过演员的成功表演,就能诱导观众同演员一起身临其境,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甚至达到同仇敌忾、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程度。剧场上不时发出纵情欢笑、失声痛泣的现象,正是某种欣赏心理活动的外在表露,也是戏剧人物形象塑造所取得的某种特殊的社会效果。那么如何塑造戏曲人物的性格特征呢?
  戏曲表现的内容是由人物性格发展产生的矛盾推动剧情的发展,达到表现的效果。戏曲人物性格来源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天赋不同,经历各异,形成了不同的性格。无恶则无善,无错则无对,无真则无假,无强则无弱,人的性格相异、相差甚至相背是客观存在的。戏曲舞台上的人物性格特征是以这种生活的辩证关系为基础,提炼出生活的精华,在有限的时间和场地中根据通过人物性格变化产生的矛盾去展开剧情。只有主题明确、情节连贯、人物鲜明,才能够吸引观众。
  人物又是一个综合体,我认为只有通过人物性格特征的对比,在对比中找出人物之间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曲曲折折,才能够在众多的人物关系中,塑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譬如在大型秦腔传统剧《铡美案》中,演员饰演秦香莲,就是要把握住人物内涵,注情于内质地表演才能让人物的生命流程进行升华。
  《铡美案》中,演员要恰如其分地表现秦香莲这个人物形象,就必须了解秦香莲的经历与心理历程:秦香莲是经历了一连串的挫折之后,渐由柔弱走向刚强,由无奈走向抗争,由迷惘走向豁亮,最终争得了地位,赢得了权利,完成了人性至上的极限。正是掌握了这个统领整个情由的客观范畴,表演才会多了一道意念的择向,择向是明确的,闪现光泽的,更是开启艺术之门的最后浪潮,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所在。
  好的演员应该很会“做”戏:表演不愠不火,柔中带着坚韧;适宜合度,形中隐着神态,并把握好三个环节才能更恰当地塑造秦香莲的思维体系,表演才能确切而真实。
  第一个环节:秦香莲拖儿带女上京寻夫,它对应了驸马陈世美不认结发妻又派韩琦杀他们母子三人的环节里。演员的情感展现应该贯穿着秦香莲的内心之苦,颠沛流离之难,动作表拟应该庄重自然,台步走得应该急缓有度,吻合人物身份。面对陈世美,秦香莲是哀求哀告,痛中之痛,以至于滋生出难耐下的坚强;面对韩琦,秦香莲是惊恐中镇静,镇静中探寻,探寻中悲愤,以至于滋生出恼怒下的不屈。韩琦的忠义而死,惊醒了秦香莲魂魄的复苏,终止于情感的整体喷发。
  第二个环节:秦香莲状告陈世美,它对应了刚正不阿的包拯和蛮横骄傲的皇姑三对面的环节里。演员应该发挥唱腔的优点,把秦香莲的精神状态一点点展示在舞台上。跪告时,演员应该如泣如诉地倾吐秦香莲的贤慧美德和陈世美的忘恩负义,唱腔应该犹如深涧水落,花瓣散落,尽是幽怨的表达,行腔一任而来又飞溅开去,端得动听;对质时,应该唱得刚硬清亮,表现秦香莲的无所畏惧不卑不亢的态度。
  第三个环节:秦香莲用激将之法迂入包拯,它对应了包拯的铁面无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学观点的环节里。演员应该轻重舒缓张弛有道,程式运用循理而行,唱的是情,动的也是情,增砝码于秦香莲之身。包拯顶压恶势力,其实是秦香莲反抗之功,包拯怒铡陈世美,其实也是秦香莲诉求之果。这一功一果的结合,昭示的正是秦香莲生活和生命的全过程。演员塑造秦香莲人物形象的成功之处在于,延展了秦香莲这个人物形象,故此,所塑造的秦香莲才会鲜明耀目、深入人心。
  同时,演员还要把握秦香莲和陈世美两个不同的人物性格。通过两人的性格对比,体现出一种社会伦理和仁义道德的写照,为世人提出一种警示。秦香莲的性格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恪守妇道、孝敬公婆、抚养儿女、艰难持家。而陈世美的性格和秦香莲形成了对比,他贪慕荣华、乐不思蜀、背信弃义、抛妻弃儿。通过性格对比,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关系基本上有了明确定位。而对于不同性格产生的矛盾冲突更使性格对比产生了质的变化:陈世美外强内弱,他外表是道貌岸然,内心却害怕秦香莲的出现会使他拥有的一切荣华富贵化为云烟,所以他很心虚,一再驱赶秦香莲,甚至狠下杀手,将秦香莲和一双无辜儿女逼上绝路,他那华丽的外表却藏着卑鄙、懦弱、阴险、狠毒的内心。而秦香莲是外弱内刚:虽然是个柔弱女子,却敢于同陈世美、皇姑,甚至太后等一系列强权势力作斗争,她坚信陈世美这种败德丧行的行为一定会受到国法、天理的报应。她虽然身无分文,但她却认为:正义不是用金钱财物来衡量的,在这里,充分体现出她高尚的性格情操。对比起来,陈世美虽然衣冠堂堂、满腹经纶,却是轻如鸿毛;秦香莲虽然衣衫褴褛,人微言轻,却是重于泰山。
  当然了,除了抓住对比这个要素外,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恰到好处、过犹不及的问题,戏剧表演尤其如此。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戏流了。“流”,其实就是指偏离了人物或导演初始设计的演剧框架,更多地向演员的自身习惯靠拢了。而有的戏曲演员身上的功底非常好,每当舞台上用到了技巧展示的时候,又会抛开人物,在舞台上“耍得很开心”,又有点“过火”了,正是没有把握好“过犹不及”这一点。人物塑造,要有个“法”,有个“度”。其实这个“度”就是表演艺术的“分寸感”,是恰到好处的“自由”境界。
  艺无止境。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加和演员对戏的熟悉,应在把握“度”的前提下不断调整角度继续提高,开掘更深层的意蕴、更新的认识和更精准的表演,使得所扮演角色更贴近人物,从而更好地完成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
  总之,对于人物的塑造与演员的学识、修养、风度、技能等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是演员综合素质的直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