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为中国人创造了饮食之乐,麻将则给中国人带来了休闲之欢。麻将的可爱,在于变化无穷多。不是麻将爱变,是中国人的脑子善变。
常人可能想不到,伟人毛泽东的遗物中居然会有两副麻将牌,一副为牛骨质地,一副为塑料质地。毛泽东在延安时曾说:“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第二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三是麻将牌。”
毛泽东眼里的麻将,当然不只是娱乐工具,他的“麻将论”里有辩证法:“不要看轻了麻将,你要是会打麻将,就可以更了解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麻将牌里有哲学哩。”
麻将牌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也可以称之为中国的国牌。有了麻将,中国人的休闲娱乐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中国,玩麻将的年龄可以覆盖“上至八十老,下到刚会跑”。玩麻将的人群之广,曾被戏称为“十亿人民九亿麻,还有一亿在观察”。
中国人发明麻将牌的初心,就是为了娱乐,借以调节身心,锻炼益智,增进友谊,也让枯燥的生活快乐起来。
近代以来,我们中国人搞发明的能力确实严重不足,但我们祖先的发明力绝对领先全世界。麻将的发明者,据说是明代率领船队下西洋的郑和。当年郑和率兵下西洋时,队伍庞大,海路遥遥,船上的生活枯燥寡淡没味道,将士们在甲板上四顾茫茫,只见海天,难免时常想家。为了冲淡将士们的思乡情,安定军心,让大家比较快乐地完成皇上安排的政治外交任务,郑和以纸牌、牙牌、牌九等为基础,以100多块小木片为牌子,以舰队编制,分别刻了1~9“条”,然后又以船上装淡水桶的数量,分别刻了1~9“桶”(筒)。然后又根据风向,刻了“东西南北”风。又以吸引人的金钱刻了1~9“万”。再以“大中华耀兵异域”的口号,刻了红色的“中”,根据一年四季刻了春夏秋冬四个花牌,最后有一块牌不知道刻什么好,索性啥也不刻,这就是“白板”。确定了游戏规则后,全船将士都兴致勃勃地玩起这种游戏。船上有一个姓麻的将军,玩麻将得心应手,郑和就给这个游戏命名“麻大将军牌”,后人简称其为“麻将牌”。
关于麻将的发明者,另一说法是明朝一个名叫万秉迢的人。万秉迢被施耐庵《水浒传》中的梁山108位好汉所折服,于是想做一副娱乐工具来纪念他们。他把麻将牌设计为108张,暗喻《水浒》中的梁山108位好汉。牌中的九索指“九纹龙”史进,二索指“双鞭”呼延灼等等。万秉迢考虑到梁山一百单八将分别来自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又增添了“东”“西”“南”“北”“中”各4张,共计20张牌。考虑到梁山英雄好汉中既有出身贫民又有出身富户的,就称“贫”为“白”(板),“富”为“发”(财)。于是,“白”“发”又各增牌4张、共计8张。最后,便构成了整副牌136张。后来,人们又在麻将牌中增添了春夏秋冬,梅兰竹菊,整副麻将就成了144张。
水泊梁山的好汉们“反贪官不反皇帝”,不是彻底的革命派。他们在宋江的领导下一心想被招安,想与朝廷求和,并不想和朝廷死磕到底。所以打麻将的胜者历来说“和”,而不说“胜”或“赢”。
麻将到底是个人发明的成果,还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可以不必深究。但是,麻将的设计,却有着把天地人浑然一体的中国智慧,体现了一个绝顶聪明的民族超凡的文化底蕴。
一副麻将牌,躺在那里静悄悄,而到了中国人手里,就像魔术师的手巾,能变出无穷无尽的花样。中国人的善变思维,在麻将玩法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麻将的魅力,也是麻将的妙趣。在全世界各民族发明的所有玩具中,也只有欧洲人的扑克牌勉强可与中国麻将媲美。扑克之妙,在于灵活方便,玩法多变。麻将之妙,在于玩法千变万化,无穷无尽。
打麻将属于易学难精的娱乐技艺。在中国,麻将打得精的人为数不多,而会打麻将的遍地都是。一位“搓麻”高手说,打麻将的最高境界是:想让谁赢,谁就能赢;想让谁输,谁就得输;想啥时候赢,啥时候就能赢;实在赢不了,就能把牌给他整和了。
充满娱乐智慧的麻将,不仅在中国广受喜爱,也成了外国人娱乐的宠物。20世纪初,不少旅居中国的西方人,入乡随俗跟着中国人学起了打麻将。麻将20世纪初进入日本人的生活,后来从上流家族传到青年学生中,逐渐成为大众娱乐工具。到了昭和年代,麻将更是风靡一时,出现了许多麻将爱好者团体。前些年聪明的日本人研制出自动麻将机,免除了人们玩麻将时的洗牌码牌之累,全世界玩麻将的人更多了。
古人发明麻将,是一种让艰难的人生轻松起来的娱乐智慧;后人创新玩法,是让娱乐之花千娇百媚的智慧。中国人在不断创新变幻麻将玩法的过程中,又享受到新的生活乐趣。一副麻将牌,千变万化的玩法,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的生活乐趣,对人类的娱乐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人为什么如此喜欢玩麻将?细思量,在那144张麻将牌背后,潜藏着中国人的乐观主义精神。中华民族苦难深重,但中国人富有乐观精神,善于排遣心中的苦闷。在阵阵“麻”声中,变苦境为乐态,至少可以暂时忘却烦恼。对于那些干大事、创大业的人来说,适当时候玩玩麻将,换个活法,可以缓解疲劳,恢复活力。
中国人乐也玩麻将,愁也玩麻将,先和的哈哈一乐,后和的也哈哈一乐,心中的烦闷愁苦,在稀里哗啦的“搓麻”声中,在和牌后的欢笑声中,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伟人毛泽东偶尔也打麻将,借以休息。他对麻将的认识和理解,远在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之上。1949年初,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国共和谈代表刘斐和黄绍竑。当时感到前途茫然的国民党代表刘斐借机向毛主席试探:“你会打麻将吗?”毛主席随口答道:“晓得些,晓得些。”刘斐接着问:“你爱打清一色呢?还是爱打平和?”毛主席立即明白了对方的用意,笑着答道:“平和,平和,还是平和好,只要和了就行了。”刘斐也笑道:“平和好,还有我一份。”后来,国共和谈破裂,刘斐定下决心,留在北京,参加了新中国的建设大业。
日理万机的毛泽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偶尔也喜欢和元帅、大将或工作人员打打麻将,他幽默地说这是“搬砖头”。有一次,毛主席和叶剑英等人打麻将时喊道:“今天咱们搬砖头喽!”有人不明白毛主席的意思,他解释说:“打麻将好比对着这么一堆‘砖头’,这堆‘砖头’好比一项艰巨的工作。对这项艰巨的工作,不仅要用气力一次次、一摞摞地把它搬完,还要开动脑筋,发挥智慧,施展才干,就像调兵遣将进攻敌人一样,灵活运用这一块块‘砖头’,使它们各得其所,充分发挥作用。”他又说,“打麻将这里有辩证法。有人一看手中的‘点数’不好,就摇头叹气,这种态度我看就不可取。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打麻将也是一样。就是最坏的‘点数’,只要统筹调配,安排使用得当,会以劣代优,以弱胜强。相反,胸无全局,调配失利,再好的‘点数’拿在手里,也会转胜为败。最好的也会变成最坏的,最坏的也会变成最好的,事在人为!”
谈笑风生的毛泽东,把麻将和政治、工作、辩证法联系起来,说得入情入理,真是一番充满辩证智慧的妙论。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让世界震惊,中国人的精神压力也与日俱增。但也正是改革开放后这几十年间,打麻将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所谓“十亿人民九亿搓”,形容的正是这些年麻将在中国流行的盛况。人们工作累了,压力大了想打麻将;挣钱少了,心里烦了也想打麻将。通过打麻将,缓解压力,驱除烦恼。
在有些人那里,麻将这个娱乐用具变成了赌博工具。有钱大赌,没钱小赌,不赌不玩,在玩钱中寻求刺激,更有人在麻将赌博中行贿受贿,败坏社会风气。麻将本无错,错在人心世风有流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