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心中那一抹藏蓝

○ 田东

文化艺术报 副刊
  作为一名警队的新人,回首过去一年中自己所走的那一段警路,感慨良多,在与战友们共事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语言形容这么一群人,但是他们的生命里有着一种共同的底色——藏蓝色。
  还在警校时,我就仔细地研究过那枚银色的警徽和那身藏蓝色的制服,那个时候的我不明白,这两样东西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让儿时的我一直向往不已。是除暴安良、匡扶正义时的威风凛凛,还是危难关头服务群众的无私奉献?我不知道,也不明白。
  六年后,我正式踏入警营,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我看着身边的每个人忙忙碌碌,没有空手夺白刃的威风凛凛,没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都是和我一样的平凡人,有爱人、有孩子、有家庭,有喜怒哀乐。只不过他们从事了一份不一样的职业。他们处理得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邻里纠纷、五花八门的警情,除了疲惫我在他们脸上找不到第二种神情。
  后来,我知道,“警察”于他们而言其实就是一个职业。于是,在警队刚开始的那段日子我很不适应,我不知道自己来这里干什么,将来会是什么样子?我看到在这里待了十年的老民警,三十出头的年纪,却一脸沧桑,那仿佛就是十年后的自己。4月的阳光穿过层层的枝丫照在身上,可我感觉不到一丝温暖。
  刚到所里,我在社区警务队从事社区工作,恰好赶上“块块清”,我和队长开始漫山遍野地走访山里的修行人和外来流动人口,然后一一登记。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每到一处,我都要先下车,找一块石头塞在轮胎下面,防止车子倒滑,后来我干脆在车里放了一块石头,每次车一停,我就拿着石头下车塞在车轱辘底下。再后来我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条件是艰苦了些,可我的前辈们干得有声有色。环境从来都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自己的心态。
  2016年7月,我参加了分局突击队的选拔,那半个月是我最幸福的日子,每天进行各种技能训练,尽管不能让我成为Super原man,但是这种训练却培养了我处置危机、应对危险的能力。训练中的每个队友都让我感动,从最开始的生疏到最后的默契,我们在不断的磨合中走向团结,那种亲如兄弟的感觉让我记忆犹新。在我找回自己心中警察形象的同时,心里也升起一丝明悟:我们不是这个国家和社会上最受尊重的职业,也不是薪水最高的职业,更不是有求必应的超级警察,我们默默无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是我们没有手段,不是我们没有脾气,不是我们已经失了血性,只是作为执法者,我们必须坚守法治的防线,“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惩恶扬善、剑出锋芒、平安中国、无悔担当”,这是每个人民警察内心信条,也是每个人民警察的真实写照。
  法律本就是矛盾的一体两面,既有冷漠的杀伐之气,又有温暖的慈悲之心,作为执法者的人民警察,在潜移默化中也被赋予了矛盾的性格。一年多以来,我被人骗过——因此彷徨过、无助过,也曾想过脱掉这一身警服,可当我看到万家灯火齐明,看到灯光下熠熠生辉的警徽,看到红蓝相间的警灯穿梭在道路上、乡村中,出现在每一个危急的地方,我无法割舍那一身藏蓝,我更加无法泯灭人性里的那一丝善念。于是我磕磕绊绊地一路走来,即便在案子陷入死角,即便在自己快要扛不住的时候,即便心里有过一万次的想放弃,我都依旧走了过来。
  “男人,要挺住,不能说自己不行!”教官的话语依然在耳边萦绕,像7月的蝉鸣,奏响战斗的高歌,催促我不断前进。沉浸了一个冬天的秦岭,在春风中迸发了生机,而我也已经褪去了初出警校时的青涩。可能我的警务工作不是那么熟练,可能我还会被“群众”的谎言欺骗,可能我还会茫然到不知所措,可能还会遇到种种困难、艰辛,但我都会学着以一颗平常心去处理。作为一名执法者,我谨守法律的底线,以前觉得“依照程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理”是一句有用的废话,现在听来,却是响在耳边的名言警句。
  回过头来,我看着那位在所里待了11年的民警以及他的同事们,依旧黑瘦的脸庞,依旧满眼的沧桑,可我觉得他们都是英雄。他们不会驾着七彩祥云去见心爱的姑娘,但是他们会驾着红蓝闪烁的警车出现在人民需要的地方,尽管身后的老婆、孩子和家人也需要他们的陪伴。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名前被冠以人民的名义。
  我们不希望你记住我们是谁,我们只要你记住那些倒在这条路上的先烈们;我们不需要你知道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只要你知道,平安中国我们一直在行动;我们不需要你记住我们长什么模样,我们只请你记住,危难时刻的那一抹藏蓝。总有一天我们会老去,然后退休,那一天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脱下那一身藏蓝,然后庄重地向它敬礼、告别,可是谁也无法抹去我们生命里那一抹藏蓝底色。当我们站在警徽下、国旗下,我们的名字、荣光会在那里闪耀、飞扬。
  (作者系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局引镇派出所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