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胡是我国传统的乐器之一,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尤其在秦腔戏曲中,它是主奏器乐之一。
我作为一名秦腔板胡演奏者,对秦腔板胡情有独钟。在历史的记载中板胡乐器最早出现在明末清初,这一时期,板胡的演奏属于拉弦乐器的一种,是用相对较薄的桐木板制成,所以称之为“板胡”,由于它在演奏过程中音质较为清脆和明亮,所以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民歌和秧歌剧演奏中最主要的伴奏乐器。现在,板胡已经成为我国民歌演奏中非常重要的伴奏乐器。
下来我讲一讲板胡的弓指法:
演奏板胡时,左手执琴,虎口夹住琴杆,拇指自然平伸,用其他四指按弦。右手持弓,以拇指、食指持握弓柄,中指放在弓杆外侧,无名指控制弓毛。板胡的弓,指法丰富多样,弓法有全弓、中弓、边弓、颤弓、顿弓、甩弓、断弓、抖弓、点弓、跳弓、砍弓和击弓等技巧,指法有按弦、揉弦、颤音、点音、勾弦、弹弦、拨弦、泛音、双音和各种上下滑音等。
板胡弓,指法虽与二者大体相同,但板胡以用中弓为多,滑音也用的相当广泛,而且干脆、爽利。板胡弓,指法的特点和它清脆、高亮的音色构成了板胡独特的演奏风格。
每一位板胡演奏员,都想拥有一把好的板胡,一般来说:一把新板胡要拉上一段时间,越拉它的声音就越好听,也就是俗话说的拉出膛音来,板胡是板腔震动发声,所以,拉得时间长,面板震动的就越好,共鸣的声音更大,音色既脆亮又柔和。一把好的板胡是要主人用心去经营和呵护才行。
要想拉一手好板胡,首先要有敏锐的音乐感觉,对于板胡演奏者来说,要想将板胡演奏得清脆、明亮、优雅、富有感情,就需要不断地刻苦练习,精益求精。
秦腔板胡的指距往往决定音的准确性,从演奏者的角度来看,指距规范了,才能把高中音拉准,只有指法正确了,拉出来的音才能饱满、流畅。
要找出在音准情况下正确的指距。只有找到正确的指距,才能够完全解决音准的内容,同时也能够找出其他一些制约因素,如演奏者在演奏中手型不规范、换把不准确的情况,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音乐、装饰不到位等情况,这些都是导致板胡演奏对音准把握不到位的重要原因。
板胡演奏常用指法可归类为按、搂、弹、揉、滑、泛等,在此对它们作一简单分析:
1、按弦。秦腔板胡采用的是保留指法按弦,传统演奏音或不超两个把位,第一把位我们称为“上把”。内容弦为1,用食指按2,中指按3,无名指按4,外空弦按5,食指按6,中指按7,无名指按1,小指按2,也可以用小指按内弦5。第二把位也称“下把”。食指按1,中指按2,无名指按3,小指按4,第二把位5时仍用小指加力上按,全部采用保留指法演奏。涉猎第三把位的伴奏在现代戏里是经常用的。
2、搂弦。搂弦是秦腔板胡演奏中具有特色的指法,共效果音色好,音量大,音质浑厚,常被采用于悲愤情绪的唱腔或乐曲中,秦腔音乐中的“干擂”只有这种指法最得体。秦腔板胡的搂弦最难掌握,需要勤学苦练,才能得到剧情中需要的效果。
3、弹弦。一般在本音上一度用中指或无名指去弹奏,它可以给旋律以点缀,使其更富有活跃之感。秦腔音乐中的“滚板”就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指法。
4、打弦。秦腔音乐中的“亮弦、放弦”实际上是打弦,主要特征在本音上方二度或三度上用手指很快地一按就离,大浪头的放音就是打弦。
5、揉弦。揉弦是为让音色更柔和、甜美,有“按揉”,还有“滚揉”。
6、滑弦。滑弦的技巧比较丰富,既可用于色腔中,也可能用于演奏曲上,有“上滑间”和“下滑音”之别。
7、泛音。泛音的音色明快、嘹亮、细腻,在色腔中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一般多在二把位的无名指上表现。
在此,笔者要提醒大家:想学习好秦腔板胡,必须要有坚定的意志和超强耐力,学会板胡难,要往好学更难。作为一名板胡演奏者,必须“以情掌声、声情并茂”,好的板胡演奏员,在演奏中全身心投入其中,强时如万马奔腾,弱时如柔声细语,快时如风驰电掣,慢时闲庭信步。悲凄时如泣如诉,动如洪钟,静如抽丝,排山倒海………的确拉得引人入胜。
有的演奏员只注意巧,拉得很花哨。但是听众听过以后却没有回味之意,究竟原因,就是缺乏一个“情”字。好的技巧固然很重要,但想让一首曲子听着好听,还让听众受到感染,演奏时就必须吃透作品的内在,领会作者作曲的意图,再通过演奏者全心全意的演奏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使作品有生命,有感染力,给观众带去莫大的精神享受。
板胡既是独奏乐器,更是伴奏乐器,特别是在秦腔戏曲的乐队中,它既是主奏、领奏,又是一个能够左右整个文乐队的总指挥。因此,对秦腔板胡演奏者的要求非常高,他不仅要技巧娴熟,反应灵敏,心理素质好,更重要是要“吃”透戏,掌握剧情,掌握导演的意图,甚至掌握每一个演员的特点和演员一同进戏,才能够和剧中的每一个情节每一位演员同呼吸,其表演才能够真正起到烘托剧情渲染气氛的作用。特别是我们秦腔乐队中,直到现在基本上是包腔到底,特别是主奏板胡,在演员的心目中是举足轻重的,要做到包腔到位,让每一位演员感觉到舒服,好演员的伴奏技术非常重要。
我对板胡演奏情有独钟,矢志不渝。与板胡结缘几十年来,我始终执着于身影相依的板胡演奏,始终坚守心息相系的秦腔舞台,始终服务于社会大众,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把板胡当生命,一路走来几度春秋。通过几十年的舞台演奏实践,我不仅对板胡有了深厚的感情,而且还对板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作为一名板胡演奏者,今后我一定会励志笃行,精益求精,百炼成钢,突破创新,更加努力,使自己的演奏技艺渐趋精湛,为每一位演员伴奏到位,做到更好更完美,努力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逐步形成自己具有特色的伴奏技法和独具魅力的演奏风格,为秦腔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