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4版
发布日期:
苏轼的那轮明月
○ 西安铁一中初二(M3-8)班 李思墨
  自古明月情多娇。明月在多数文人骚客眼中,是娇柔的,是凄楚的,亦或是思忆的。但,当一个人现身于世后,明月便给世人展现出了它的另一番风韵。这位令明月为之动容的人即是苏轼。
  豪迈的明月
  苏轼是豪迈的。
  年轻的苏轼有着一腔热血,想要报效祖国。可谁知,朝廷是琼楼玉宇,苏轼在那高处却不胜其寒。官场失意的他面对明月,举起一杯浊酒,一饮而尽。人生似乎太艰难了,于是他想乘飞而去。可飞出又有何用?正是少年何不干一番大事?况且可以“起舞弄清影”,人间也可做天堂!
  他靠自己坚强的毅力承受住了无尽的打击。面对沉浮动荡的祖国,他倔强地昂首,不羁地吟出:“会挽弓雕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他站在曾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前,手持铁板,高呼“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语。
  他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左牵黄,右擒苍,遣冯唐”!
  痴情的明月
  苏轼也有着痴情者一般的柔情与凄婉。古代是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何来爱情?父母之命,媒灼之约就是爱情;门当户对,两小无猜就是爱情。人类伟大的感情就这样被压制。然而,却压不住苏轼。
  花褪残红之时,燕子双飞之际,苏轼就去寻找自己向往的爱情。“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寻到了心中的爱情——妻子王弗,以为可就此执子之手,白头偕老。奈何山河破碎,苏轼与妻子被迫分离。他们都等待着,希望可以重逢……
  数十年后,俩人再未相见,妻子仙逝。苏轼头发由青丝变白雪,心由多情变独钟。他依在床头,默默思念着已故的爱人。十年的生死,时间、空间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许是上天怜悯,让他得到了一生挚爱,然而再见却是“相顾无言,惟有泪两行”。
  妻子虽已故去,但在苏轼的文章里,我们看不到“千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样轻浮的诗句,他只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款款痴情。
  豁达的明月
  经过仕途不顺,挚爱离去的苏轼在旁人想来,应已是孤苦潦倒吧,但他却慢慢看开了。
  又来一纸贬令,那飞扬的谪令映照出了他的两袖清风,铮铮铁骨。他含笑着来到岭南,回看人生九起九落,大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游玩清泉寺,虽身处逆境,却也豪放地喊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散步承天寺,即使是被贬至黄州,也能悠闲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葕交横”的美景。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失意不悲观,失落不绝望。苏轼在此时知道了要在有生之年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内心豁达,方能运筹帷幄。
  苏轼,你揽尽人间万千才情于一身;苏轼,你是我心中的那一轮明月,在浩渺无边的苍穹独自散发清寒,沐万丈光芒,敌不过你一缕清辉;你是我心中如诗的缱绻,在浩瀚如烟的文字中沉醉,品万卷书,敌不过你一纸金墨;你是我心中深刻的烙印,在历史的尘烟中沉淀,越千年时光,敌不过你一生跌宕;你是我心中荡涤的灵魂,在亘古红尘中浪迹,纵万古风流,敌不过你一份洒脱。
  苏轼,再读起你的诗词时,我不由得以一种仰望的姿态和崇拜的眼神来注视你。冥冥之中,我仿佛越过千年的距离,到达了你的时代,来到清幽的苏堤上,看到了你——这位盖世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