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影视陕军”再出力作《黄土高天》央视开播
  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齐敏)由中宣部倡导、陕西省委宣传部主抓,中央电视台、陕文投集团等单位联合出品的农村史诗大剧《黄土高天》(原名《一号文件》),于11月1日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
  《黄土高天》改编自陕西作家莫伸的同名报告文学,系统描述了农村改革开放后的时代变迁,围绕“活下去,富起来,新农民”的农村思想发展变化、全面展现在中央“一号文件”带领下,三代农民以经历者、践行者、见证者的身份,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变革中,为追求美好生活而艰苦奋斗的故事。该剧深刻反映了政策精神推动中国农村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历史沿革,高度契合十九大关于三农问题的精神要旨。该剧由国家一级导演阚卫平执导,张强总编剧,陕西主旋律电视剧剧本原创基地范胜震编剧工作室担任编剧,董勇、王海燕、王伟、嵇波领衔主演。该剧入选国家广电总局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首批推荐剧目。据该剧主创介绍,为呈现该剧宏大主题与四十年的年代跨度,《黄土高天》在陕西与安徽两省取景,辗转陕西麟游、旬邑、杨凌、彬县、铜川、壶口、泾阳,西安市区、周至、临潼、鄠邑,安徽小岗村、查济村等十三地取景拍摄。
  《黄土高天》在人物塑造上追求“厚度”,选择张天顺(马少骅饰)、秦学安(董勇饰)、赵秀娟(王海燕饰)、秦田(罗忆楠饰)、秦奋(封柏饰)等三代农民和农村干部为代表,通过细腻统一的人物主线发展,完整呈现每一代农民的不同精神境界。为诠释好《黄土高天》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主人公们,几位演员很早就下到田间体验生活,几乎不露个人痕迹地为观众呈现了质感真实、表演逼真、对白亲切的观剧体验,力求真实还原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农村发展变迁的生活场景与普通群众的生活百态,堪称一幅农村史诗长卷。
  《黄土高天》讲故事也不忘传播传统文化。在剧中,我们既能看到代表豪放西北风的秦腔、腰鼓、黄土坡、羊汤与泡馍,也能看到代表细腻徽文化的黄梅戏、凤阳曲。对比与反差,构成了本剧独特的文化内涵。在美术设计上更是“求真”,无论是从陈设、庭院、劳作工具,还是年代标语、建筑色彩均复原每个发展时刻的情景,走心的服化道给予了《黄土高天》超强年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