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
一个时代哀而不伤的回响
——读方英文《群山绝响》
○ 楚 姜
   记录者 儿子
  孔子在论语里说《关雎》“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这种品格,用来形容《群山绝响》再贴切不过。
  《群山绝响》涉及的年代差不多是1966到1976年这10年。对于主人公元尚婴来说,这10年是他的8岁到18岁。对于中国社会来说,这是动荡不安的10年,发生过很多重大事件,人的命运像风中落叶,被裹胁在时代的洪流中。伟大的人物、重要的事件,有文字和图片记录在历史中。而小人物在大时代的命运,一向缺乏记录。不被记得的人,在电影《寻梦环游记》中,被称为终极死亡,而被记得的人,则永远在另一个世界存在着。《群山绝响》正是一部记录小人物命运的小说。
  这些小人物,生活在秦巴山区的一个小小的叫楚子川的地方,再多一点,也就是写了小小的叫汉叔镇子,甚至连县城也没有怎么提及。对,就是记录着最底层的中国农民的命运。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常常想起孙犁笔下的冀中平原上的那些小人物,汪曾祺笔下江南高邮的那些小人物。
  但是,孙犁、汪曾祺,又或者王世襄、杨绛,他们写的知识分子在文革中的命运,总归是有盼头的,总归是要回来的,他们的命运是有人来托底的。而农民呢?农民自己即是“底”。《群山绝响》写的那个叫楚子川的山沟,以元尚婴一家为经纬,牵连出的众多农民的命运,他们几乎真的就如蝼蚁一样,随时可为齑粉。
  写农民,没有金边,没有光芒,真的不是那么好写。像路遥《平凡的世界》中让一路开挂的农家少年孙少平得到省长女儿的垂爱,真的是幻象啊。而《群山绝响》里,没有幻象,没有开外挂,有的,只是客观的记录,只是农村生活的真相。
  这种真相即是,在食物的饥饿与性欲的饥饿中,我们这个民族的大多数,自寻救赎,自得其乐,自成一体,故而,能够生生不息。
  农民是怎样上工挣工分的?农民是怎样干农活的?农民是怎样休闲娱乐的(虽然除了性幻想和轻度肢体接触,他们并没有什么娱乐)?关于1966年到1976年这10年间,秦巴山区农民的衣食住行,我们能在小说中看到非常细致的描绘。这种描绘有别于大学教授们做的社会学数据,是生动形象的,具体到活生生的人身上的,显然更有说服力。
  《群山绝响》也没有什么光明的尾巴,而是在主人公元尚婴失去邮递员的工作后戛然而止,所有人的命运也忽然中止了,于时间的长河中,于无边的群山中,并不知道楚子川的那些人,他们最终去了哪里,但他们命运的走向,相信每个读者自有答案。
  那么,《群山绝响》的价值,应该不在于写出了深刻的人性,而是在于以无限悲悯之情,记录了一个特定场景下的一群人在一个时代的无奈与苍凉。
  一个作家但凡有些良心,就应该表达自己的真实内心,再也不想回到那样的年代。那个所谓的唯美的如歌的时代,如果你感觉不到痛,只是为之招魂,那么,你真是一个骗子。
  因为我们,不愿意再看到,为了吃一顿饱饭,在陌生人家里哭丧的少年元尚婴和田信康。不愿意再看到,饿死的少女嫫姐,被狼从棺木里掏出来吃尸骨。不愿意再看到,这个社会所有的资源,只集中在吃商品粮的人诸如公社干部区委干部县委干部手里。
  一个作家但凡是个人类,就应该说,今天中国乡村的逐渐消亡,是时代和社会的整体进步。感谢文明的进程,让我们所有的人,都可以自由地在自己的国家迁徙。
  救赎者 母亲
  既然《群山绝响》有作者方英文对青少年时代的追忆,就不免让人一再联想,小说中的母亲游宛惠,也蕴含着方英文对母亲的无尽追忆之情。
  元尚婴的母亲游宛惠,生于乡村小康家庭,心性纯良,一心事佛,不沾荤腥。虽然叫公公“老先生”,叫丈夫“先生”,叫儿子“小先生”,但很明显,这一家四口中,要论真正的聪明过人有见识,却是这个女人。元尚婴作为一个农家少年,初中毕业后要不要继续读书,父亲与爷爷并不那么坚决,而是母亲一锤定音:“好男儿志在四方。养个儿子一辈子窝在身边晃来晃去,算是白养了儿子!”其后才有了接下来全书中非常精彩又非常动人并一气呵成的元家为子读高中四处求人送礼的一系列故事。
  那个时代的高中,是需要公家单位的公家人出面推荐才可以上得了。作为虔诚的佛教徒,行贿送礼,本不易做,但一切面子比起孩子的前途来,便可以暂时放下了。所以元尚婴的求读高中之路,是从母亲先给大队支书送出一张1斤的肉票开始的,接下来是母亲给队长送完礼,接力棒就交给了儿子元尚婴去给会计送礼,给公社干事送礼。送的人尴尴尬尬,看的人无话可说。送礼这件事,恐怕很多人都经历过,尤其是为了孩子求学,因而这段送礼的细节,现在读起来,读者也依然是感同身受。
  元家送完礼,接下来是过年。在贫穷的年代,怎么过年,作为一家主妇的游宛惠,再次展现了自己的持家能力。在这个很多人家没有饭吃的年代,她除了在大年夜端出了因陋就简却又颇具风格的16道菜,让一家人过了一个不那么寒碜的年,还招待了两个小乞丐、若干穷亲戚,以及一个化缘的和尚。后来,元尚婴因为一个高中生的死亡而补上高中,母亲让他到那个死亡的高中生家里送礼感谢。再后来,元尚婴因为一个死亡的邮递员而当上邮递员,母亲依然是让他到对方家里表示感谢,母亲善良智慧感恩的形象,塑造得非常立体。元尚婴的爷爷后来评价:“我们这个家,若是没有宛惠,恐怕早都不是个家了!”也是肺腑之言。
  方英文本人有一个非常优秀的母亲,一生事佛,智慧硬净。方英文能在文革结束后以一县状元的身份考取西北大学,这个母亲,绝对功居至伟。
  就让我,向曾经过去的时代,向那些勤劳的、勇敢的、智慧的、为孩子指引出一条向上之路的所有母亲致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