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选择可口的饮食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家乡的美食,已经对你的胃下了定义。这种饮食习惯,很难改变。这是一种界限,影响选择与判断。
正因如此,在海南,我们在胃的教唆下,到处寻找陕西味道。抵达三亚,凭着灵敏的“嗅觉”,我们终于在酒店的配套餐饮中,找到一家“面庄汇”。这里的臊子面,盛在大碗里。面条像是拉面,是又白又长的“棒状”。菜主要有西红柿、土豆等。而汤的味道,也不是非常突出辣或是酸。这不像是陕西臊子面的标配,而是更偏向于家常汤面。虽然配料不很讲究,但是味道却极令人满意。这种汤里,有一种简单的亲和的力量。猛然间想起收麦的老农,戴着草帽,蹲在屋檐下阴凉处,此刻正在端着搪瓷碗,咥着面。那只捏筷子的青筋暴起的手,长着已经磨得又短又硬、形状不整的指甲。泥土地上,还有两个蒜瓣。其中一个,已被咬了一口,还留着牙印。他手里的那碗汤面,飞过陆地、飘过海峡,摆在我们的面前。面里的西红柿,现在看来,都像老农刚刚摘下来时那么鲜活,躺在碗里呵呵地笑。
我们每天,几乎都去吃小吃。当地的小吃,大多都夹杂着海鲜。这里的白米稀饭,是用蒸好的米饭倒在开水里制成的。所以米很不劲道,还有一股咸味。当地几乎所有的饮食,对醋和辣子的要求相当低。所以,这里的很多食物尝不出什么味道。更有甚时,我们靠大蒜提味。后来我们选择了绿豆汤,当然这也不是当地的饮食。绿豆汤,冰冰凉凉能避暑,而且味道很自然。在这里,我们吃粉。但是究竟是面还是粉,我怎么都分不清。先前,我以为宽的是面、细的是粉。但是宽粉又是粉。后来我猜测光滑、透明的是粉,河粉又弹来弹去,似乎在讥笑我。迫不得已,我们四处寻觅连锁火锅店。曾经还憧憬过鲍鱼海参的幸福生活,现在看来,或许八百里秦川的一碗扯面才是“赛神仙”。
在海南食物世界一副副长相奇特的面孔中,还是有几种水果笑面如花。白白胖胖,宛如杨贵妃的冰肌玉骨的山竹的果肉,甚是美味。红心火龙果像是火孩儿口吐三昧真火,上蹿下跳的火焰。火龙果的味道酸酸甜甜,果肉柔软细嫩。至于芒果,不管是青芒还是其他什么,都长着“啤酒肚”,个头也够大,吃起来很顺滑。
我们与热带食物部落的故事已经结束,在返回秦川的一刻,零散的风碰撞着我的额头,摆在我面前的臊子面灿烂又高傲地穿着红袍。我吸着光滑扁平的面条,吃着像山一样直立的小菜,远方海的柔情,由浪花推送,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