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5版
发布日期:
书刻艺术文化产业发展中待垦的“北大荒”
○ 李国生
   中国书法是国粹艺术,刻字是大书法门类中最具历史底蕴的部分。3500年前的甲骨文,就是我们的祖先占卜记事时用刀具刻在兽骨龟甲上的记录文字,流传至今。书法形成艺术之事是后来衍生出来的,所以,中国大书法(书法、篆刻、刻字)在形成文字之始是刻字,而不是当今的书法艺术。
  现今的刻字艺术分为两种:传统与现代。
  甲骨文、青铜器铸造文字,印章封泥、牌匾门额、碑刻墓志铭等均属于传统刻字之列。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书法的再现,即用刀刻表现书法面貌,还原书法本真,主要彰显实用功能。现代刻字是一门综合艺术,融书法、篆刻、雕塑、绘画、设计、文学等为一体,是中国书法的延伸,也是中国书法的创新。
  中国书法刻字艺术的发展从199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会成立至今,还不到30个年头。中国书法家协会已成功举办了十届刻字艺术展,且在“全国书法篆刻展”、“中国书法兰亭奖”中与书法、篆刻并列,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大书法艺术。
  近年来,随着中国书法热在全国乃至国际产生影响,书刻艺术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全国目前从事书刻艺术创作的有两万余人,多以学术创作为主,相关文化产业发展有待拓展。新时代下,中国书刻文化将成为社会发展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会是文化产业发展中特别值得开垦的“北大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