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晖随笔系列(18)

貔 貅

文化艺术报 副刊
  三亚返海口途中,在万宁开发区境内小憩,见一家珠宝店,是世界闻名的英国DeBeers国际矿产珠宝有限公司在海南设立的分支机构。
  店内售卖的宝石品类一应俱全,制品款式也多如繁花,但最闻名的主打品牌还是玉制貔貅。甫进店门,便见入口两旁各摆着一对价值八十万元的硕大玉质貔貅。商场内,更辟有一个宽敞达三四百平方米的“貔貅世界”,内有数百种各款造型的貔貅挂件、摆件,售价从十元至近百万元,不一而足。
  与麒麟、凤凰、龙同例,貔貅素为国人崇尚的瑞兽。至于DeBeers国际矿产珠宝有限公司为何无视其他,独独向市场力挺貔貅玉件,从大厅所贴宣传文字和内场导游解说词透出之信息,当可一觇心机:“貔貅,一神兽,龙生九子之一,唐代以前称为‘辟邪’,其嘴大如狮子,吃豺狼虎豹,为镇宅辟邪之神。屁股肥硕,但没肛门,只吃不拉,只进不出,为守财之神。经商者、好赌者如有貔貅护佑,定可财源滚滚,发家致富。”
  据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引李东阳《怀麓堂集》记载,龙之九子,分别为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负屭、螭吻,并无貔貅,此为稍具文化知识者尽晓之事。该店营销商却定要狸猫换太子,替龙寻来这个不明不白的儿子,目的无非是借宣扬血脉高贵,来抬高貔貅身价。其实质,和“狗仔队”时常给明星炮制私生子同理,无非是想多讨一份赏钱——区别仅在后者是从媒体老板那里领取,而前者则是从顾客钱包中攫得罢了。
  明眼人一望便知,商家这篇宣传文字的着眼点,是在后一段。而令顾客怦然心动的,无疑也正是此节文字。至于谁是谁的儿子这类迂腐问题,倒未必令买卖双方上心。更何况,如果貔貅果有镇宅辟邪、招财进宝之能耐,纵非龙子,亦何足道哉,敝邦不素有“英雄不问出身”一说嘛!
  正是锁定貔貅这一招财进宝、只纳不吐的独特个性,进得珠宝店,购买一款貔貅挂件或一对摆件,便成了南来北往游客的必选项目。
  于是,一日日,一月月,一年年……这家公司销售貔貅的柜台由寥寥数节,壮大成数列柜组,最终于去年底形成目前之蔚然“世界”。
  英伦不愧为经济学沃土,培育出的理财高手果然技胜一筹,在我国牛刀小试,便赚得钵满盆满。
  作为瑞兽之貔貅,寄寓了人们许多单一而无理性的渴盼,自然无可厚非。只是,万万千千各等学识之国人俱将其视作共同购求目标,则总不免令人感觉这时代民众集体意识的贫乏与幼稚。只纳不吐,于聚财固然极宜,可从生理上看,循环系统不畅,生物又如何延活呢?
  思富盼富,自是千古人心。在国人中于今为烈,亦是久贫之后,人性勃舒的可谅现象。只是一点务须铭记:万不可利令智昏而弄出违背常理的笑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