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南山不一样的风景

○ 杨建雄

文化艺术报 评论 资讯
  作家的艺术生命在生活,优秀作品的生命之根在社会的沃土。好作品就是写生活,写人生,写人性,写生活感悟和热爱。杨广虎中短篇小说集《南山·风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艺理论的探索与实践。
  在大秦岭保护和修复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作家杨广虎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根据地扎根终南山,是何等的终南情怀和人生壮观。《南山·风景》讲述了南山众人风景的故事。作家关注他们的生存与未来,还有他们内心的拧巴。在我看来,这是他们在南山的泥泞。
  以中篇小说《风景》为例,当几组人物纷至沓来,读者会感觉到南山的无序,此刻的南山混沌是史无前例的,日常琐事引出了人性回望来路,即回望人生与历史的一大幕。主人公宁小柠的婚恋观和新时代的婚恋观,在社会聚焦灯下都汇聚到了中篇小说《风景》里。在作家眼里的风景不单是现实脚步的风景,作家杨广虎的视域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历史穿越和回归。
  《风景》开篇笔调平实,以主人公宁小柠人名为切入口,从宁小柠的一个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而落笔,引起悬念,为什么老是失眠?一来是对生活环境的厌倦。另一个原因,因为女儿的求学的“寄宿”和“撤校合并”,或许还有别的缘由?引起读者的关注。
  在《风景》中,宁小柠的初恋———为了方子轩的“艺术”而献身,方子轩和宁小柠的风景再一次在“艺术”的镜框里呈现给读者。小说的语言描写文绉绉而不失真地写到了人性的永恒话语——性。小说以“吻”描写说明了这样的爱是来自真实的,并非直奔主题爱情的赤裸风景和亵渎了爱情风景。方子轩的萌,方子轩的稚嫩,以再一次和又一次的发誓为所谓的“爱”作宣言,作家的笔法突显了宁小柠人物的两面性和诗意化。小说的语言极大地提升了方子轩作为文艺青年的文化内心。这是一种为了爱的表白而做出的一场淋漓尽致的告别。小说的“蜿蜒”和“起伏”就这样荡漾;爱情的错位和撕心裂肺从分手开始。这一切,似乎给读者展现出了雷军愈合了宁小柠爱情的伤疤。“宁小柠做得非常决绝,不顾一切地嫁到了南山村”,读者会问,方子轩、雷军、宁小柠、吴半仙,一个个人物的出场,矛盾和冲突,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成为南山的风景。私奔,宁小柠与雷军的选择,有点像翠华山上神奇的泾阳姑娘那样,有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也回应了读者的猎奇心理。正所谓无巧不成书。我们有理由认为这种巧合就是人物在选择未来之路和小说家寻找写作出口时的一种本能。人们对追求自由幸福爱情的一种大众化的理解。也是面对处理爱情、婚姻上的一种无奈态度。读者会发现乡村语言传递内心世界的一种挣扎和欲求的选择,错综复杂的人物背景和他们的语言都写出了乡村的百景图。
  社会多元化发展带来的言语及舆论场的差异。小说《风景》通过日常的繁琐的小事件回应国家政策中的一个个大事件,经历过上个世纪和本世纪的各样风云际会和时代烙印的人们会对《风景》产生很特别的“共鸣”:对于作秀的隐居者,作家用轻松嬉皮式味道的笔调进行了表述,与历史对话,对历史人物进行人文观照。对于王凤香,红颜被再一次放大,成为人们内心欲望与社会现实婚恋差异的一道不和谐的风景。对于黄麻子,作家用男性视角透视了他精神世界透露出嫉妒和说不清的视觉诱惑……
  风景,乡村的风景黯然失色的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气候问题,不一样的风景。作家在平实的语言中填充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小说在表现手法和艺术处理上都把当下社会的乱象给予了点到为止的叙述,但是都没有再引申开来。比如当下时尚和流行的娱乐明星吸毒事件不断上演,说明了演艺圈的混乱。再比如西方思潮对中国当下的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引入到了人类性史中的颠覆性。
  对于南山村的风景有着碎片化的切割叙述,这样的断层剖析似乎没有长篇巨著的推土机的宏大场面。可是,这样的小场景和大世界也道出了情节的曲折,故事的质感,内心的纠结。宁小柠、王凤香、雷军等人物的音容笑貌也再次烙刻在了读者的脑海中。小说中大量的引用增加了小说的文化传播力量,但这样的用笔能否得到读者的青睐,还有待讨论。因为小说的阅读群体面临网络化的冲击,碎片化的阅读、微阅读等都冲击着阅读,所以说,当作家大量引经据典时,读者感受和体验是什么呢?这样的笔法在文学叙事上的作用是什么?讲究文学的技法和叙事的技巧会带来文学阅读的错位,甚至是读者或许不买作者的账,认为是一种简单的堆砌,正如贾平凹的很多长篇小说中大量的层峦叠嶂着乡村的日常琐碎的叙事,通过潜心的阅读可以获得是一种生活的杂乱常态,写了白天再写黑夜,这样的叙事手法值得思考和探究。
  在人物的性格分析中,我们感觉到了小说主人公宁小柠情感危机以及对南山村的感知很情绪化,并没因文艺青年方子轩的抛弃而走上绝路。面对纠葛,我们试想,如果宁小柠跳崖,雷军相救,又似乎是回到了小说的很平淡的叙述上,那么还有更好的回答吗?宁小柠在危机面前,雷军的选择和安慰,这样的写法,我们都需要思考。